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 吴奶奶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传统的耕作方式对土地重用轻养。传统耕作方式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注重养地,明显的表现是农民把作物收成后的残留物如玉米的秸秆(甚至根茬)从地里收走——作为薪柴烧掉,失去了秸秆还田保护营养土质的作用;目前,东北农村作物秸秆还田比例仅在5%左右。并且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加之急功近利的思想,农民对土地只求产出,**体系单一,有机肥施用量大大减少,这些都导致了土壤有机质的收、支失衡。据调查,黑土区 85%的土地处于养分的亏缺状态。二是掠夺式经营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近年来由于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农民都使用上了小拖拉机翻耕农田,由于小型农机具田间作业次数的增加,对土壤压实作用明显增大,土壤有效土层变薄。国内外研究表明,频繁翻动使土壤孔隙增加,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这样会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破坏土壤结构。由于没有一套科学耕作和管理措施,黑土构型被破坏,旱涝灾害加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三是生态环境脆弱导致荒漠化扩展。约占东北大平原面积1/3的西部,分布有总面积达200万公顷的风沙土。由于各地政府过多注重发展速度,对黑土区开垦保护和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许多原来有植被覆盖的风沙土变成了流动沙丘,而且这里的流沙有向东北平原中部地区扩展的趋势。四是大规模农业开垦使部分湿地遭到破坏。黑土区是我国湿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因大规模农业开垦,湿地面积急剧减少,资料显示湿地面积已减少了一半,虽然现在这里已不再继续开荒,但湿地保护仍面临严峻的形势。如,上游水库建设影响湿地的水状况,一些堤防工程阻断了湿地水体的连续,“三废”排放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也使湿地水质污染严重。
转型期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先是黑土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原因是基层政府认识不足。黑土地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不断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把GDP这个蛋糕做大仍是这些地区政府追求的政绩,急功近利,对黑土地生态保护重视不够,甚至只停留在口头上,花大力气放在行动上的少之又少。其次是一些地区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导师学者不断呼吁保护黑土地,各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风沙治理等,但由于机制不健全,黑土区的生态退化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以农户家庭为单位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这种分散的耕作难以使用效果的现代化大机器,小型的农机具如四轮拖拉机频繁踩压就成常态,严重破坏了黑土地的表层土壤。再次财政投入不够。解决黑土地的保护问题需要财政支持,如财政补助解决农户生活燃料问题,以达到退杆还田,但这些欠发达地区财政拮据,维持政府工作正常运转是财政支出的要任务,根本没有更多资金扶持黑土地的生态保护。是政策、机制、管理等方面尚不完善。目前各地还没有形成保护黑土地的一整套运作机制,对黑土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还只停留在做表面文章。
小编点评: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经济转型与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下一篇:整体推进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