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出路
- 刘小姐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黎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农村面源污染不仅是物的问题,而且是人的问题,不仅是技术的问题,而且是政策制度的问题。水源区环境问题的真正病灶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缺陷、社会保护政策、养老保险制度等的问题。
一是土地制度、土地流转机制和流转市场、农业经营制度等是生产方式难以调整和农业面源污染难以根治的深层根源。家庭承包责任制令地块分散、生产资料细碎化、要素配置差、经营规模小、投入成本高、生产效益低、科学技术推广难。不当人口政策与土地分配方式结合,经常调整地块的位置、等级、数量等,造成土地经营权不稳定和经营预期差,导致短期行为严重,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和使用,只使用不管护,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不当的化肥补贴政策刺激农民滥用化肥,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农业技术推广站被推向市场后,自负盈亏,不再以推广农业技术、工具和培训农民合理施肥用药为主要目的,而是以销售化肥为主要任务,想方设法诱导农民多买化肥,造成化肥滥用。农民养老高度依赖土地,许多进城的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土地,妨碍土地流转;由于耕地不能连成片,品种改良、技术推广、防虫治病、机械操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等生产活动举步维艰;土地未能有效流转,难以集中到专职户、大户、大型企业,难以吸引企业资本和社会资金,这妨碍了规模化集约经营。
二是乡村金融系统发育严重不良,资金严重外流,资产要素逸散和贬值,各种闲置资源与资金未能活化和整合,“资金短缺,融资难”妨碍生态农业发展。同时生态农业产品因价高、销售网络不健全、政府补贴不到位等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是农民的组织体系和集体观念淡漠,团结奋斗、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在“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与行为的影响下被不断瓦解。基础设施老化、水利工程失修、环境脏乱差等需要大家团结起来一齐来整治的事情,现在变得十分困难;一个严重消很的后果是令生态建设与基础公共设施滞后与缓慢。集体经济日益空洞化,不能为村民提供必要的社会公共服务,使传统行政组织受到削弱,动员能力越来越弱,基层政权调控手段越来越软,村组干部作用空间越来越小,村民自治制度发育越来越难,村民难以有效自理和自治。
小编点评:破解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出路浅析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患尘肺病农民工维权之路漫漫 下一篇:确立科学防治思路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