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真金为艺术买单没那么简单
- 辉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辉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先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顾嘉乐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顾嘉乐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刁先生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刁先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宁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嘻嘻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期望值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艺术品一直给人们一种高不可攀的印象,艺术品在缔造出一个个价格后走下拍场,悄然进军平民化的“年货”集市。近日,上海市场上推出“艺术年货”,一系列限量版油画、雕塑、陶瓷艺术品都是艺术家受邀设计创意的,从传统中国文化出发,以很具现代感的形式为载体,融入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等寓意。当艺术这样介入生活后,老百姓的年货购买习惯是否随之改变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昨天特意走访了市场。
掏真金白银为艺术买单没那么简单
可惜,笔者在艺术超市兜兜转转发现,观众不在少数,买家却迟迟寻不着。店家透露,超市每个月营业额大概在30万元至40万元之间,这与创办者设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如此反差在深圳Art365艺术生活超市同样存在,多数老百姓只把它当成一个可以随意参观和体验的展览。可见,买得起与会不会真正去买是两回事。
这情形与发达形成较大反差。在西方的许多城市,艺术与生活并不遥远,“买得起的艺术”早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开始把购买艺术品作为时尚的生活方式、有品位的象征。私人居室墙上常常挂着抽象表现主义的油画,大型商场里随处可见设计师操刀的创意桌椅,艺术品都是生活的必需品,每个家庭对于艺术品的消费都算在固定支出当中。
早在1999年,以买得起的艺术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廉价艺术品博览会(AAF)就在伦敦诞生,艺术品价格都在3000内,是普通人能够接受的价格。发展至今,每年有很过23000名参观者慕名来到伦敦AAF,参展画廊很过120家,几乎每四位参观者就有一位会购买艺术品,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地廉价艺术品一级市场的庞大。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在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中,钱要花在刀刃上。比如打算花费500**添置年货,的**是名优食品、服装鞋帽,一把也多半是买件电器、买条项链。
小编点评
至于选择艺术品作为年货,太虚了,还没有成为人们必需的生活方式,在高价房、高价油面前,显然“买艺术品”的被替代性更强。就算准备买幅油画挂在家里,为什么非要花上更多的钱买艺术超市中那些先吃螃蟹性的原创艺术品呢?更多的人恐怕还习惯于上宜家买那些更胜一筹量的工业产品。
(责任编辑:齐齐)
上一篇:商品市场回暖年营业额破450亿 下一篇:艺术品进军平民化年货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