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营销:切合品牌个性不等于炒作
- 赵高烔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先生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女士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玉欣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芳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潇潇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博一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许先生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施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范彤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微信聊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勾先生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德会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慧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事件营销,本来就是利用热点话题、事件为企业扬名,只有事件具有轰动性,才有可能获得媒体争相报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上面两个事件的确由于本身的怪异而获得了注目。
但一件稀罕事,如果反复上演的话,那它就不具有引入瞩目的效应了。当不久以后,沈阳正昌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殷庆武和美国人宋格瑞,把一杯经环保公厕处理后的“粪便水”一饮而尽,成为国内外上“个喝粪尿水的人”时,就已没有这样的轰动效应了,这也解释了柯受良又一次拿生命冒险时,“吉利飞车布达拉宫”却无多少人关注的结果。
在上面的两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事件营销的主体都是相对弱势的一方,面对奔驰、立邦这样的强势品牌,使用常规的营销手段基本没有取胜的可能,这时利用“四量拨千斤”的事件营销,借助传媒和相关力量快速达成目标应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奥克斯、吉利和当年的乐华都是处于这样的境地,人微言轻又没有足够的资金,选择事件展开营销是正确的。
其实,在以前网络狂潮中类似这般的“秀”更为普遍,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仅有眼球是远远不够的。
切合品牌个性更重要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也确实也发现了这样的案例。当事件营销可以与品牌形象、品牌个性相吻合时,它所发挥的威力和持续的程度远远胜于单单的事件炒作。
农夫山泉对于体育事件的赞助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种理性分析和长久的坚持。甚至可以说,农夫山泉对于体育的赞助已经成为公司文化和信念的部分,正如养生堂总裁在一次活动发言中谈到:我们的梦想是与体育精神完全一致:与健康。
另外一个值得赞扬的就是海尔。海尔在砸冰箱事件这么多年以后,还拥有如此高的关注率,是因为此次事件早已与海尔文化、海尔精神相吻合,海尔通过“砸冰箱”使得海尔全员的质量意识大大地提高,并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宣传将这次事件描绘成为海尔历史性的事件。事件与品牌的高度融合使得在18年后的海尔依旧拥有高关注率。
当然,事件行销不仅是小企业企图扳回弱势的一种选择,更多的大企业甚至跨国企业也采用事件营销,如调查事件中的宝洁、IBM。
编辑点评:在我们开展事件营销时,我们真得只考虑事件的轰动效应,而不顾企业的其他了嘛?除了要多少人知道,要多少媒体报道后,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
(责任编辑:小微风)
上一篇:女装靠潮男装要质感 下一篇:“上网”挖掘市场的更胜一筹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