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用品转型困难重重
- 张嘻嘻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期望值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志龙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国内文具用品生产型企业基本上都是贴牌生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很低,而精心打造的加工贸易又被外资把持,这就造成企业的抗压能力很弱,难以承受市场变化,一旦经济形势不好,企业马上会陷进资金短缺的困境,威胁生存。
“转型是必然也是趋势”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研究室主任杨立强表示,“加工生产型文具企业必须做好转型升级的准备。或者升级到产业链精心打造,或者将企业转移到成本相对低廉的中西部地区或其他发展中,抑或完全转换经营,从事别的生意。”
杨立强的观点正顺应政府对加工贸易整体优化的举措。副部长蒋耀平2011年1月5日表示,要积很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精心打造延伸,积很探讨加工贸易转内销的政策措施。
随着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大批跨国企业已开始将代工订单转向成本更低廉的越南、缅甸和印度等地。为争取订单,不少加工贸易企业也不得不将工厂迁移到更加偏远的西部地区。但是,这些地方依然存在各种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加工贸易企业仍然难逃“十面埋伏”的威胁。
在此状况下,“构建自主品牌,由出口转向内销”便成为业界普遍推崇的一条新路。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条路同样不太好走。谈到内销,如果不了解内地市场,盲目地从外销转内销,不仅意味着海外培育多年的客户资源白白流失,更因为没有客源,削弱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使企业面临更大的危机,毕竟生存是重要的,生存不下去,企业何谈竞争力呢?
国内市场相对于国内外市场而言,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内销市场耗资更大,渠道、人力和品牌影响力等等都需要投入,而且需要大笔的投入,没有资金实力是不行的。”从事多年外贸加工文具企业的经理陈女士说道。
一家文具加工企业的负责人王先生同样认为出口转内销并不现实。因为“内销市场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了”。他以制笔企业为例指出,中国是文具大国,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内地市场已经非常饱和,竞争非常激烈。一直做文具外销的企业很难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因此,转内销并不是说转就转的。
小编点评:文具厂商就开始做国内市场,但很快发现,他们在国内市场很难立足,甚至比做国内外市场难度更大。外贸形势一转好,很多企业又立刻回到国内外市场做外销。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儿童创业成为主流趋势 下一篇:文具生产形势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