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文化饰品 营业额很百万
- 珠珠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白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郭培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满哥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满哥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陶鸿文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罗女士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高磊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高磊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龚先生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雪野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丁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饰品消费趋势一直处于上涨形势,商业社会和信息时代,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所有承载着文化都在其文化价值之上被赋予了商业价值。
“我很满意印巴文化目前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势头,我真的很满足。”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何朝刚说得多的就是这句话,也正是这句话让人一下子觉得尽管眼前这个出生在甘孜的年轻人在形象上与印象中皮肤黝黑、棱角分明的康巴汉子略有出入,但骨子里却仍然透着特有的一股豪爽劲儿。
说起做印巴饰品生意,何朝刚自称是个老江湖了。22岁的时候,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印巴饰品,于是他将6年来洗碗、卖报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在当时的春熙路夜市上摆了个专卖印巴饰品的小摊,生意非常好,每天的营业额都在好几百元。
在尝到了甜头之后,他碰巧认识了一位台湾店长林先生,两人一见如故,相约到尼泊尔、印度等地考察,并逐渐就经营以印巴文化为特色的专营店达成了共识。没过多久,何朝刚与林先生以一方出经验、负责货源,另一方出资金的方式展开了合作。他们的生意迅速发展,一切都很顺。
然而,在1999年,随着国内出现大量印巴饰品的仿制品,严重冲击了市场,这令何朝刚几乎倒闭。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何朝刚放弃了传统的旅游市场,另辟蹊径,将店开在城里,以都市人为主要消费群。
很快,他便投资100万在成都开了7家专卖店,谁知,由于经验不足,生意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好。几家店都出现了亏损情况,不到一年时间就陆续关闭了6家。“当时人们还不能接受印巴风格的衣服、饰品,一般都觉得没什么实用性。”何朝刚说,“那时我是真的想就这么算了。”
帮助他拾回信心的是7家店中先吃螃蟹的“幸存者”,正是这家设在会展中心的专卖店由于众多外地客户的光顾,2002年仅靠着这一家店就收回了所有的投资成本。2003年,总结了经验,两家新的专卖店开业,2004年9月“印巴文化”品牌正式诞生,如今,印巴文化已经在成都拥有了8家直营店,在各省市拥有70家加盟店,也难怪何朝刚会如此心满意足了。
小编点评
饰品只有拥有自身的特色之后才能走向成功,异域商品以其的设计和文化内涵赢得了消费者喜爱,成功占领了市场,并从成都这个大本营出发,走向了各省市市场。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天堂眼办得越来越好 各省市** 下一篇:印度手工艺品专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