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产业的历次危机大盘点
- 沙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凯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643999968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转 从历史上看,造船业的周期往往是伴随航运周期出现的,而后者则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以及能源供求的重大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从景气高峰跌落后,衰退时间都持续了4-5年之久,这期间无论是船厂还是船东都生存艰难。
1956年-1960年:1956年6月,苏伊士运河关闭,油轮费率国内外指数在1956年12月由62点上升到456点,而在1957年2月达到油轮市场的峰期。许多人认为这个市场热潮会持续四年,直到埃及重开苏伊士运河。
1960年-1973年:60年代,海运贸易处于上升期,油轮需求也很大。石油巨头和日本贸易行都希望通过外包航运减低他们的运输费用。新一代的船东从租家那里取得租约,主要是石油和钢铁业务,由商业银行出面担保并以租约作抵押,市场一度非常繁荣。但是到了70年代,贸易上升变缓,新船却继续大量下水。
1979年-80年代:70年代末造船市场刚刚出现回复,1979年又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随之引起国内外石油贸易的崩溃。这一切再度给国内外造船业以重创,1986年衰退期降到谷底。
1997年-2001年:90年代市场逐步复苏,船队吨位供过于求的局面在1997年得到改善,自70年代供求差距出现后25年来求大于供。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911”事件,令国内外贸易量骤减,波及国内外航运市场,导致船舶市场需求下降,国内外造船业落入低谷。2002年下半年,国内外经济开始复苏和繁荣,国内外贸易规模扩张,拉动海运物流量大幅增加,牵动国内外船舶市场对新船的订购量扩大,国内外航运市场和造船业呈现出罕见繁荣景象。
(责任编辑:小微风)
上一篇:船舶行业强强联合 下一篇:家居灯具主攻方向不再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