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装修典型陷阱和导师支招
- 张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随着天气的回暖,家居家装行业也逐渐走进旺季的时候。各大家装公司不约而同地发出了限量样板房“征集令”,让不少准备新居装修的杭州市民挑花了眼。下面让小编给大家介绍几个家居装修时家装公司的陷阱和应对方法。
典型陷阱——制作假营业执照和资质,骗取定金
金先生通过网络接洽上一个家装游击队,几次交流后,感觉还不错的金先生交了500**定金,可此后,该公司却“人间蒸发”了。而该公司的营业执照、资质和负责人身份证等经核实也都是假的。
导师支招:业主选择家装公司时先要看其是否具备施工资质、营业执照、售后服务能力,其次,看其管理是否完善,施工队伍是否稳定等多方面去了解。
典型陷阱——草签装修合同,诸多承诺无法兑现
新婚在即,黎先生与一家装修公司草签下装修合同,并口头约定:除基本硬装外,公司支持设计师一周到工地3次、小本搬运装修材料等等。但在施工中,黎先生发现,约定皆没兑现。由于合同没有限制,黎先生只能吃哑巴亏。
导师支招:签订正规合同文本,把浙江省地方标准“家庭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规范”写入合同。合同中尽量细化装修的具体要求,明确装修工期。
典型陷阱——以“设计不收费”为诱饵迫使消费者签单
宋氏夫妇想找个的设计师,却发现不少公司的设计都“不收费,但当初步商谈后,夫妇俩想出个详细设计图时,设计师要求追加设计费。但称,开工后,此费用可折抵工程款,诱使宋氏夫妇与该公司签约。
导师支招:业主在设计阶段要坚持自己的设计要求,另外**要亲自到建材城转转,对材料有个基本认识。
典型陷阱——报低预算单,通过施工增项变相加价
张氏夫妇买了新房,经过反复对比,两人选择了一家报价相对便宜的品牌家装公司。可一开工,夫妇俩却发现,工程实际用料远高于预算单,电线很了一倍,油漆多了一成,而这些用料都需额外埋单,让夫妇俩大呼上当。
导师支招:仔细查看装修项目是否已全部纳入预算,签订合同时图纸跟预算要一致,必要时可在合同的预算清单中约定:“设计方案微调的情况下,允许实际用料与预算有5%的偏差,很过该范围拒付款。”
典型陷阱——与材料商勾结,抬高材料价格拿回扣
小罗准备装修,签单公司的设计师告诉他,公司可以代购材料,不仅质量好,还可拿到批发价。可之后,小罗却发现,设计师都说的有些材料竟比商场还要贵。
导师支招:有些设计师为拿回扣,以“方便客户而代购材料”的幌子,与经销商串通一气抬高价格。所以在听了设计师都说后,不要盲目亲信,仔细地将其都说的材料型号、价格等记录下来,到市场上考察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典型陷阱——隐蔽工程偷工减料,房主多付冤枉钱
俞先生签订装修合同时,注明墙面油漆得用一品牌漆。但实际施工中,原本42**的底漆被调包成了12**一桶的面漆。这种漆作底漆,既不防碱,又不防潮。完工入住后,俞先生家的墙面很快就起泡、剥落。此外,橱柜、衣柜等木制品与墙体交接面也因没做防潮处理开始发黑。
导师支招:对于细节和隐蔽工程,业主在签订合同中要明确工艺处理要求,并现场监管。有条件的可聘请第三方监理,完工后请专职人士验收,莫让装修公司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典型陷阱——看准买主心切,把优等品调包成次品
陈先生在选购地板时看中了某店的样品,商家承诺该产品为优等品。急着出差的陈先生匆忙交了钱,货运到家,也没开包检查。出差回来,陈先生发现不对劲,刚铺的地砖与起初他看的样品差别很大,不仅颜色深浅不同,还有明显磨损,显然是次品。陈先生费尽周折退了部分货品,但已经铺设的地板却无法更换。
导师支招:送货上门时,需及时开包验货,仔细检查送来的产品是否与选择的货品一致;让商家出具正规的发票,在发票上注明优等品、合格品字样,以便解决出现的质量问题。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木塑地板 木地板行业推翻传统之举 下一篇:家居室内装修怎样挑选天然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