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保 不要砸自己环保招牌
- 李先生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奶奶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系统化治污
在血铅事件发生期间,环保部已先后两次要求对铅等重金属生产商挂牌督办。2010年11月,据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介绍,整个2010年,共确定挂牌督办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违法案件286件。
但就是在这样的监管下,血铅事件仍时有发生。环保部称,这些环保问题既存在环保部门监管不力、司法机构执法不严、地方政府刻意保护的问题,也存在企业不重视、不整改、企图侥幸过关的情况。
处罚力度不足,对污染企业如隔靴搔痒,是污染难治的原因之一。比如,在水污染方面,按《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企业违法将受到应缴排污费的1至3倍或2至5倍的处罚,同时规定,对造成重大和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可处以不大于其违法损失30%的处罚。
但按2008年各省市环境统计公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各省市共有50余万家一般工业污染源申报单位,缴纳排污费185亿元,平均一个企业月均排污费不到300**,3倍处罚不到1万元。
相对中国的“轻罚”,2010年备受关注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者BP石油公司,则是被逼得变卖家产。据测算,漏油之灾终可能使BP“吐血”很300亿美元。
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远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要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由于民事赔偿制裁力度不够,应该用刑法加以配合。
另外,企业与地方政府就环保问题的暗箱操作,亦遭到环保部的批评。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是,在2010年的郴州血铅事件中,事发地之一嘉禾县近年来急于发展经济,推行“产业政策、环保准入条件为GDP让道”的经济发展思路,新上项目环评报告审批实行“先上车后买票”,致使全县将近60%的企业不符合环保准入条件,而另一事发地桂阳县,其污染企业竟然于调查组到来之前被炸掉了。
随着环保整治的深入,环保不达标企业,开始遭到停止信贷等惩罚措施,而《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也意味着环保法规也将不断得到完善。
当然,正如周生贤所言,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就企业而言,在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看来,有远见的企业家们要自觉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做一个有良知的、为中国赢得良好呼声的企业。政府方面的努力亦不能缺位,比如安徽省怀宁县引发血铅的企业,竟然是地方环保部门招商引资的项目。
正如王玉庆提案所言,环境保护要取得效果,就必须建立完整的制度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阻力。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东京受辐射污染是否威胁国内? 下一篇:“毒苹果” 中毒事件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