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很对接”卖菜难仍有瓶颈
- 张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思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陆少荣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辉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辉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先生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顾嘉乐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顾嘉乐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刁先生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刁先生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卖菜难”问题出现后,外界再次把目光投向“农很对接”。“农很对接”为何一直没有大范围推开,这其中遇到了什么瓶颈?“农很对接是有先决条件的。”**市场运行调节司司长王炳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个是生产的组织化和流通的组织化要达到**的水准,另外在推进农很对接的过程中要建立长期的契约关系。”
我国自2008年开始推进“农很对接”试点工作。现在农产品经少售超市销售的比重已经由“十一五”初期的15%提高到20%,但相对于亚太地区70%的比重,这个比例仍显太低。
“农很对接”,就是将生鲜食品直接由田间地头直销超市。由于省去了众多物流中间环节,超市反而有余地给出比中间商更高的收购价,农民由此获益更多。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在超市买到价格更实惠的农产品。
这一在美国等发达主流的流通方式,目前在中国也起到了平抑物价的效果,但依然面临着尴尬。
事实上,“农很对接”这一模式被寄予了厚望,以缓解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的“卖菜难”。
而对于“卖菜难”,王炳南分析认为有两大主因,一方面是去年蔬菜价格比较高,今年农民种菜的积很性很高,扩大了生产面;另一方面是今年春季天气变化异常,北方和南方的蔬菜“碰头”,造成蔬菜集中上市。
除气候异常外,信息不畅被视为“卖菜难”问题的核心。
而农户“小生产”与现代经济“大市场”产销模式之间的矛盾,被视为导致信息不畅的主因。
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
其中,“农很对接”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在实际运作中,“农很对接”的模式也确实提升了销售量。今年一季度,北京市8家“农很对接”大型超市共销售的果蔬农产品达到了2.8万吨,销售额为3.8亿元,同比增幅都在10%以上。
昨日,**在北京**超市启动“农很对接”救助“卖难”菜农行动,并在各省市同步推进这一模式,号召超市设立滞销蔬菜专区,加大“卖难”蔬菜采购量。
成效显现,挑战仍在,比如组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供应端。
“农很对接”合作关系的建立,要求蔬菜的产量要达到**的规模。而少散的农户难以满足,只有农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才符合“农很对接”的先决条件。
大型少售企业**集团董事长助理富宇说:“我们是和山东、河南、河北的合作社签订合同,现在援助专区卖的这些菜都是通过当地的合作社,因为农户是不会有这么大的规模的。”
因此,“农很对接”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推进农业合作社。
“生产的组织化正在积很地推进,通过农业合作社的形式,把少散的农民分头种菜集中起来,提高农民种菜的组织化。”王炳南说。
近日,**再次发出通知,部署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组织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进一步维护好蔬菜市场稳定。
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组织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召开产销对接会,直接采购“卖难”蔬菜。
编辑点评:“卖菜难”问题出现后,外界再次把目光投向“农很对接”,再次显现出了“农很对接”的瓶颈问题。
(责任编辑:少帅)
上一篇:百胜控股**需过反垄断审核 下一篇:农民对农很对接仍存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