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化产业向沿海地区布局
- 段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重化产业向沿海地区布局,按说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缩短运距、节省本钱,这也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不应该忽略的是,不少重化工项目都属于资源、能源、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又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对环保和安全性要求很高,这一点难以改变,并非处处相宜。
从我国海岸线北真个渤海湾开始,一路逶迤南行,一直到大西南出海口北部湾,在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上,诸多地点都鹄立着庞大的储油罐、高耸的反应塔、巨型的高炉……这一切,就是我国沿海重化工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决不能以污染换发展,这已经是上至高层、下至庶民的共鸣。
在今春各省市两会上,辽宁省、大连市、天津市、浙江省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区都有代表或委员提出建议或提案,要争取建玉成国提高前辈的石化工业基地。
在不少业内导师看来,当前沿海重化产业布局已经存在诸多“硬伤”:布局分散、遍地开花,与国内外上对重化工普遍实行的“集中布局、集中管理”原则背道而驰;缺乏同一规划,不少重化工项目邻近居民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地区上马,加剧环境资源压力;邻近环境敏感区,时刻威胁原生态安全……这种布局性的不公道,将挑战沿海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加剧公家环境需求与环境形势间的矛盾。而令人担忧的是,除了立项规划的项目外,一些不具备前提的沿海地区也在争先恐后发展重化产业。这些建议或提案,再次引发了关于沿海地区产能过剩和环境容量能否承载的关注与议论。
小编点评:如何处理好沿海重化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市场需求,公道布局工业基地及发展规模,避免重蹈西方“先污染后管理”的覆辙,这正在考验沿海各地区执政者的聪明。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中国对于碳排放额的主张 下一篇:不可抗拒地进入了重化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