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
- 吴奶奶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产业氨氮排放量34.1万吨,约占氨氮排放总量的26%。
“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晋升,COD污染减排工作全面开展为氨氮污染减排创造了基础,也有利于将氨氮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城镇糊口氨氮排放量98.3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74%以上。糊口污染物在其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由2005年的64.95%上升到2007年的 74.30%。目前各项COD污染减排轨制、技术措施都对氨氮污染防治工作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各省市污染源普查查实了各省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摸清了污染源的流域、区域和行业特征以及管理情况,把握了农业源污染物排放状况,氨氮排放量数据的正确性得到进一步进步。
COD和氨氮污染排放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氨氮总量控制与COD控制模式也基本类似。
2007年,环境统计各省市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32.4万吨(不含农业源)。以产业加糊口源为基础,辅以规模化畜禽养殖等重点农业源,基本可以笼盖氨氮排放总量的重点。根据2007年各省市污染源普查,农业源氨氮排放量约31.4万吨(其中种植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占93%)。与总氮较多地来源于面源有所不同,农业源、面源对氨氮贡献比总氮相对偏小,也使氨氮总量控制可以比总氮总量控制先行一步。
自2001年起,我国环境统计中增加了城镇糊口氨氮排放量指标,从而使点源氨氮统计数据得以完善。实际上我国淮河流域“十一五”规划等已将氨氮指标明确列入规划目标指标。根据氨氮污染物自身特性,氨氮属于一次污染物,而根据我国氨氮污染的现状,氨氮属于区域性而非局地性的污染物。 “十一五”以来,我国在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排放统计数据完整性、减排目标制定及实施考核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积累,氨氮纳入 “十二五”约束性指标成为可能。跟着污染源普查数据动态更新和未来环境统计调查体系的继承完善,普查结果与环境统计数据的对接将进一步夯实氨氮总量控制的数据基础。
小编点评:适合于各省市进行总量控制的水污染物必需知足如下前提:区域性而非局地性的污染物;可监测、可统计、可考核,有基础;控制对象是一次污染物,也不是混合型污染物;有管理减排途径,减排技术经济公道,经济负担可以承受。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企业管理举措措施简陋 下一篇:和地方有关氨氮的排放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