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高调推广进口
- 李诗函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丽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程先生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程先生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女士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月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宝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两个月前,一个名为“水稻病虫防治减量使用技术示范”的项目总结会在广东东莞召开,这是各省市农技推广中心在水稻上推广的一项高明施药技术。虽然这个在江苏、广东等19个省市得到当地植保部门大力配合的项目带有很强的政府背景,但真正的主角却是一家跨国企业——瑞士先正达。
这项被称为“比常规用药技术减50%以上用药量,并能使水稻产量比常规用药增产13%-15%”的高明技术,核心是先正达公司的三个产品:福戈、爱苗、顶峰。该项目自2008年启动以来,每年在各省区的示范面积很过500万亩,其中“福戈”在业内享有水稻杀虫剂“四大天王”之称。
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的另一面,不少国内企业人士对此颇有微词,在他们看来,这是政府在帮企业做产品推广,而这个企业竟然还不是本土企业,“我们觉得这是不公平竞争。”
实际上,先正达的“手段”并不稀奇。目前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国内外六巨头(先正达、拜耳、巴斯夫、陶氏、杜邦、孟山都)都和政府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
近年来风头正劲的杜邦“康宽”,在上市之初,就曾被各省市农技推广中心重点都说;再如拜耳的“稻腾”,也享受过同样待遇。巴斯夫则直接聘请当地农业系统农艺师帮助开拓市场,以技术培训为名,直接向农民推销产品。在湛江,一些县市农技站的农艺师,几乎就是巴斯夫的“农民培训师”。事实上,国外企业“办农民培训、搞药效示范田”等市场推广活动,都能见到门的身影。
在不少人看来,国外企业那些所谓产品,能有今天的市场地位,并不单纯靠效果,各级植保部门、农技推广中心“功不可没”。对此,德国拜尔公司华南区果树经理陆元丁也承认,国外企业与地方植保站、推广中心确实联系密切。特别在2007年后,表现尤为明显:质量和效果更具优势的进口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常规高毒产品被禁用后,农民需要一个过程去适应,接受效果低毒产品,这时国外企业往往承担起培训的角色。
“这种手段很高明。”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特别是在农民心中,政府公信力,并且能调动资源。让政府帮忙做市场推广,事半功倍。只可惜,这其中鲜有国内企业的身影。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美容院广告宣传策划的方案 下一篇:童星代言成童鞋品牌推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