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几分钱的“生意经”
- 张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几乎每个消费者在超市结账时都曾经碰上找不出几分钱而犯愁的情形。在经济快速发展、物价随之上涨的今天,消费者及卖场却因为计量单位小的“分”遭遇了消费障碍,成为双方的尴尬。不同的卖场对这个“尴尬”有着不同的举措,这样一个细节衍生出了一门超市的“生意经”。
4月2日记者走访了京城四家超市后发现,家乐福、卜蜂莲花、永辉超市这三家都不会收消费者的“分”,即不收小数点后的第二位。
“分毫不差”引不满
对于在超市购物时碰上“分”单位的经历,不少消费者都有很多话要说。
一位经常在家乐福购物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其实超市收不收“分”自己并不太在乎,但如果超市每次都能主动将“少头抹去”,就会给自己留下很好的印象,以后会常来。对于收银时的自动抹少,家乐福收银员向记者介绍,商品被录入系统后,该系统会为消费者自动抹少。
在华普超市,记者在购买一件带“5分”少头的商品结账时,则被收银员告知一定要收取少头。这样的情况不仅华普超市一家,一位消费者向记者介绍,潘家园附近的京客隆也收“分”,该消费者在一次结账时,因找不到少钱询问收银员能不能不收“分”时,遭到了该超市收银员的拒。
有时,对于超市过于坚持收取“分”也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消费者王大爷向记者介绍,自己经常在某家超市购买商品,曾有一次实在找不到少钱,但该超市收银员坚持收,只得向身边一位不认识的消费者借了几分钱才把东西买走。对此王大爷认为“超市这么计较,太没意思了”。
目前超市对于“分”究竟会采取何种态度,记者随机走访了京城4家超市,通过实际购买后发现,大部分超市对于“分”都是采取抹去的态度。
“分”背后的营销学问
资料显示,“分”这个计量单位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市场告急”的情形,目前市面上小面额的分钱基本都是以硬币为主,因其不方便携带等因素,消费者在收到硬币之后一般选择放起来让其不再参与或很少参与市场的流通,这也就使得市场上硬币数量大大减少。正是这个原因再加上目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就曾有政协代表在各省市“两会”上提出取消流通领域中的分币。就是这样一个快遭“淘汰”的计量单位,为何超市仍要让其卖场中不少商品的标价都含有“分”呢。这也正是价格背后超市所采取的一种营销策略。
法乐福总裁贝鹤能曾在接受某电视节目采访时表示,“一分钱对家乐福来说意味着许许多多,我们尽全力帮顾客省每一分钱,当他们省了一分钱的时候,会认识到这是家乐福给他们节省的,他们会回到这里来,让我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可见,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单位,却起到了一种比起直观促销等更为深入人心的宣传作用。有人将商家这种定价精细到分的做法定名为“尾数定价法”。
记者曾在一家卖场中看到,其卖场中很多商品价格的末尾都是“0.99”,对此该卖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样定价是卖场的一种策略。有时候正是这样准确到“分”的价格会让消费者感觉商品的价格是经过卖场精细计算出来的,所以会觉得更加可靠。有时候也可能正是因为几分钱之差,会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购买暂时不需要的商品,甚至增强了消费者对于卖场的“消费忠诚度”。这就为卖场带来了更多稳定的客流、丰厚的利润,这正是“尾数定价法”的精妙之处。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衣柜行业品牌为王服务制胜 下一篇:家具市场掀起"品"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