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运用补货计算方法
- 满哥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满哥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陶鸿文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罗女士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高磊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高磊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龚先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雪野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丁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小姐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小姐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补货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课题,完善的货品管理可以减少货品流失的机会及提高补货质量,令货品的出入得以平衡。而有效的存货管理就在于出数与入数的有效管理。
下面小编先介绍个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货品通常分为两类:主销与配销,因此补货也要分别对待。
主销货品补货
预估每天销售*周转天数+铺场数量-现库存-途中货
预估销售=过去7天平均销售计
周转天数=两个补货周期计,如一星期补货两次,周期天数为7天
铺场数量=所摆位置的货品需求量
例:以某一款式为例,过去7天销售为210件,平均每天30件,现在存货176件,铺场150件,没有途中货,那么补货量就是:30件*7天+150件-176件=184件
配销货品补货
此类货品只需预留约两星期销售量,不需另加周转货数量。
备注:决定货品是否大卖要以销售报告为依据。
补货量的多少决定生意的成败,补货是买手工作中重要的职能之一,其诀窍在于“数量”和“时机”之间巧妙的配合。如果补得太慢了,不仅销售会出现断档,而且补货到了店里已经过季,就变成了库存积压;如果补得数量太多了,留到季末还没卖完,只能打折处理;这其中的技巧很值得仔细推敲。
小编在这里介绍个具体的事例为大家介绍一下补货方法如何运用。
开方:
步,先我们收集几个主要基础数值,见下表:A累计销售数量(自上货日起)、B库存数量(店铺+中心仓库)、C上柜日期。第二步,以上柜日期C计算出销售周D,也就是迄今为止该货品已经上柜卖了D周,然后用累计销售数量A除以销售周D,A/D=E,这样就计算出该货品平均每周的销售数量E。第三步,用库存数量B除以平均每周的销售数量E,即得出剩余库存销售周F,B/E=F,F数值说明了余下的存货还能卖几周。有了F数值做参考就很容易分析出是否需要补货、需要补多少数量的货,以及按照工厂或供货商的补货速度,追加订单是否来得及。
假设上表中的四个货号都是夏季短袖产品,自陆续上货以来已经分别销售了5~8周时间。不难看出,245和246两个货号的存货还足够再卖5个月以上(20周/26周),也就是说足够支撑到夏季销售结束,暂时可以不考虑补货。247和248两个货号的存货分别还能再卖2个半月和1个半月(10周/6周),假设现在是5月初的话,保守预测当卖到6月初时,这两个货品就有可能会陆续出现断码。买手预期该货品能够销售到8月初,电脑计算出以现在的销售速度到8月初时的缺货数量G:分别为552和640件。在经与供货商交涉了生产周期,确认追加订单能够支持在四周之内兑现后,买手决定对247、248两个货号进行补货。由于自3月份以来气温始终不高,夏季产品销售高峰还未真正到来,买手预期进入夏季后对短袖产品将会有更大的需求量,于是将2个货号的补单数量H分别放大到1000件和1200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新上货品开始的销售经常是不太稳定的。一般在应季的前提下,观察销售和决定是否补单的时机应为新品上市2周后,这个时间段所反映的数值会趋于稳定并具有一定代表性。如果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这时的数据可以作为买手的补货参考。
后续跟踪:
虽然我的朋友开的是个小店,货品流通的数量也远不及大型连锁品牌少售商的多,但补货的原理是相通的。听到此处,她也不由得连连赞叹说:“这真的是很科学!有了这套方法,我就可以很有把握地补货了,还能定位销售进度呢!”不过我还是一再向她强调,即使有着各种统计数据的支持,也不应该盲目地过分依赖数据和电脑统计。服装销售的高低潮经常会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气候的反常、广告推广带动的销量节节高、流行趋势的短暂影响、重大社会事件等等……
例如在10月份,如果气温降得比较晚,大衣上柜几周后销售仍然低迷,这时过早地采取降价处理,会导致气温**后进行综合的考量,结合经验,针对之后几周的市场趋势走向,采取适当适时的应对措施。
【精彩答疑】
怎样确定服装店该不该补货?
怎样确定要补货的数量?
开店什么时候补货合适?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陶瓷业聚合优势“东瓷西进” 下一篇:水晶饰品成人们佩戴时尚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