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第1站

  • 金牌商机
  • 推荐项目
首页 >新闻资讯>创业必备>创业常识>农民失业返乡创业面临五大困惑

农民失业返乡创业面临五大困惑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78%用户关注的赚钱项目
  • 李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郝先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宏鑫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安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明高胜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辛生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卢先生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xu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坤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丽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丽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换一换

如今,随着一些农民工腰包鼓了起来,返乡创业大军日益壮大。而因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农民工返乡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失业返乡就占返乡人数21%,现在,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就面临诸多困惑和困难。


农民失业返乡创业面临五大困惑

困惑一:

信息不畅工作难找

岳铭平是南江县长赤镇人,这些年来,凭借一手娴熟的技术在广州务工,每月都有数千元进入腰包,在村里率先盖起了两层小楼。回家过年,乡亲们都另眼相待,围着他问长问短。而在去年,他悄无声息地提前返乡。在家里,他足不出户,郁闷了近半年时间。6月10日,他见到记者说的句话就是:“这日子真难熬啊!如果能在本地找到工作,每个月60**我也愿意干。”

记者在南江县采访农民工时,许多人都说,目前外出打工找活很难,到哪里去打工心里没谱。石滩乡的何世明原先在东莞一个玩具厂打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裁人,他在今年春节前“卷铺盖回家”。谈到今后的打算,他心里也没底,他说再等一个月看看,如果实在找不到活,就只有留在家乡找工作了。

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用工信息收集与发布,为农民工提供切实有用的就业信息,特别是对居住偏远、信息不畅的返乡农民工,更要伸出援助之手。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听得多的话。平岗乡的陈彦说:“我在家里歇了半年,一直盼着能出去打工,但是不知道哪里要人。”他说,老百姓不看报纸,不上网,根本不知道哪儿招人。

困惑二:

培训不对路径

为了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劳动就业部门和工会组织在各地开展了小本的技能培训。然而,不少农民工学了几天后,就因培训太枯燥而“退学”了。正直镇的何平就是其中的一例。今年20岁的他初中毕业后随亲戚外出打工了,几年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工资腰包不瘦总比有技术的表哥少一大截。春节前,何平因为不懂技术,被公司裁掉。回到家乡,何平下决心学一门技术再出去打工。返乡时,他得知可小本培训的信息后,便主动和培训学校联系,准备学习电焊。开学的头两天,他还能认真听课,专心做笔记,可三四天后,他实在忍受不了繁琐的课程和呆板的教学,悄悄溜回家了。

前不久,在巴人广场举行的一次招聘会上,记者见到了何平,两年前,记者同何平在同一个驾校学习。他突遇师哥,很高兴。他说,他正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他心里很清楚有一技之长的好处,但就是在学习时坚持不下来。还有,有的培训后还是找不到工作,也是他不想学的原因之一。

长赤镇返乡农民工康荣先深有同感。2007年他回乡后与何群元、康仕茂等5人合伙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日产大米1500吨的南江光雾山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实现产值9500多万元,创利税350多万元,农民工稳定性就业54人,月平均腰包不瘦2000多元,专职技术人员月腰包不瘦400**以上。今年“五一”,康荣先被南江县委、县政府授予“创业之星”称号。他告诉记者:“目前,制约我们创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专职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会加大了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但培训方式、内容和培训面与我们的实际需求仍有差距。希望相关部门采取因企制策、按需施教、外引内联、分片培训的方法加强农民工培训,才能收到应有效果。”

困惑三:

抵御市场风险不足

前不久,南江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自碧前往平岗、石滩、长赤等10个乡镇调研了解到,这10个乡镇外出农民工总数为38000多人,去年返乡10500多人,其中自主创业386人,带动回乡农民工就业1345人,靠劳动就业部门和乡村工会介绍就业1670人。刘自碧告诉记者,返乡农民工们凭着自身经济实力和资源优势发展喂养业、运输业等项目,虽投资少、周期短、很快就能看到效果,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石滩乡九村胡树华在去年春节过后,由于要照顾家庭,便不再外出打工了。他听说,当时猪肉价格很高,养猪能**,决定建一个喂养场养猪。去年农历正月十五后,胡树华就开始张罗建场。为了弥补技术上的欠缺,胡树华专门买来养猪技术书籍,并虚心向乡邻们请教。农历二月初,胡树华夫妇用在外闯荡10多年积下的40多万元建起了养猪场。去年,由于生猪价钱好,胡树华回了15万多元。胡树华盘算着,照这个形势下去,他们家的喂养场不到三年就可收回成本,一点不比在外打工差。然而,今年,生猪市场却愈来愈疲软,生猪价格一天比一天低,胡树华心急如焚:“现在市场行情这个样子,怎么办啊?”

困惑四:

融资瓶颈难打破

同是办喂养场养猪,平岗乡一村五组返乡农民工张廷荣却逆势而上,准备在猪肉价格下滑时,扩大喂养规模。2007年他回乡后,用攒下的10多万元建起养猪场,乡政府从县扶贫办为他申请扶贫50万元,并协调解决土地、木材等问题,养猪场很快建成投产。去年出售肥猪360头、仔猪410头,创收14万多元。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时,周转资金却成了“瓶颈”。他说:“乡政府帮我申请50万元扶贫,因再无财产抵押,信用社去年仅贷给我12万元,就再也贷不到了,我计划扩大喂养规模和建3口沼气也只好作罢。”

大玉村八组龙兵夫妇以前在泉州一家米面厂务工,龙兵的妻子是技术工人,龙兵则在厂里从事销售工作。因为米面厂倒闭,龙兵夫妇回乡想办一家面条厂。龙兵对记者说:“虽然办厂的资金不够,但我们有技术,有销路,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提供小额担保,给我再添一把柴,我们创业星旺就可燎原。”

据刘自碧调查,虽然农民工在返乡时积累了的资金,但对于创办企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需求来说,农民的个人积蓄只是杯水车薪。该县50%以上的回乡创业农民工,因自身资金不足,只有靠和向亲友借钱才能使经营项目正常运转。据记者了解,尽管乡镇将扶贫向他们倾斜,对土地征用费和税收实行优惠或减免。但由于缺乏抵押财产和无法人组织担保,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银行难上加难,个别农民工刚上项目就偃旗息鼓。发展资金不足,成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障碍。

困惑五:

创业环境不宽松

在创业中,多数农民工受文化程度和专职知识不足的限制,思维方式比较传统,营销观念比较落后,市场开拓能力比较差,所办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加之他们回乡创业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家住长赤镇的回乡创业农民工何某说,政府在创业前很鼓动,在创业过程中却缺少关注和支持,还“抓大嫌小”。

而让不少回乡创业农民工感到头疼的则是,当前的创业环境有待改善,审批程序繁琐,一些收费不尽合理,个别地方搞公益事业拉赞助,落实政策打折扣,在与有关部门打交道时,让他们感到很耗精力。

石滩乡九村胡树华告诉记者,她办养锗场的生活用电和猪场用电,管电人员至今一律按每度0.82元的标准收取,而生活用电每度才0.42元,很不合理。

(责任编辑:xiaohao)

上一篇:哪类型的人不具备创业素质? 下一篇:成实现梦想要看对待金钱态度

3秒快速留言,赚钱项目量身定!

性别:
  • ·请给我推荐赚钱的项目。
  • ·有热门项目请联系我。
  • ·我没有开店经验,请推荐合适的项目。
  • ·我有开店经验,有好项目请联系我。
  • 私信交流防骚扰
  • 诚信品牌有优惠
  • 网上索票看展会
  • 火爆项目线下看
X 信息提示

恭喜您!留言成功。
请保持手机畅通,确保企业快速与您取得联系!

赶快 注册 成为渠道网会员吧,您将享受更多免费会员服务!

  • 享受最低加盟费优惠政策!
  • 创业遇到难题,投资顾问来解答!
  • 快速找到诚信优质的投资项目!
  • 免费参加招商展会,为您加盟护航!

渠道网已注册371079人 ,诚信品牌15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