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奋:外宾访华常投其所好 评价未必客观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78%用户关注的赚钱项目
- 吴奶奶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曾瀞漪:所以我们现在来看,西方看中国的时候,是不是中国应该特别注意,当西方一致在批评中国的时候,中国不要没有信心,不代表中国完全不好,但是西方一致在称赞中国的时候,中国可以要小心,并不代表中国真的很好了? 张力奋:对,我想这个问题的一个决定权是在中国,就是中国到底想听什么。第二,他对于这些西方的看法。比如我们现在看一些中国的报纸,你可以看到以他的编辑判断,你可以看到这份报纸非常清楚的知道现在中国到底想听什么。其实你仔细的去看一下西方的媒体,西方对中国的研究,它是五花八门,它各种各样的观点都有,但是就在于哪些观点、哪些声音,他听到了,哪些他对决策本身来说出现了一些实际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因为自己在国内外媒体工作。我就发现国外的跨国企业的老板也好,主管也好,包括国外西方重要的政治行业实力品牌人,他们一般到北京去访问的时候,他们可能觉得在一些外交场合,他们可能会经常讲一些个人特别喜欢要听的话,我觉得这也是礼尚往来。但是,如果这些酒桌之间非常客套的一些评价,到底真的是否反映他们对中国实情的了解和评价,这个之间我觉得有的时候还会有距离。所以有的时候,不管是对中国行业实力品牌人来讲,有的时候也可以听听而已。 曾瀞漪:确实,很多时候是信息在你的面前,你是不是看到了,第二你是不是听的进去,第三你是不是决定要采用,变成你决策的一个关键的部分。我想对于《金融时报》中文网来说,在国内外讯息这么多的时候,你们到底怎么样,信息变化的过程当中,发挥你们对于中国和国内外交流的作用,怎么样又能够继续掌握比较准确的,国内外化的视野呢? 张力奋:对,这个是一个比较难的,其实像我们不管是自己在中国长大,在中国受的教育,我们现在自己要来看中国的情况,都会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要真的了解中国的一个内情,国情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上海是不是中国,北京是不是中国,其实要有多少个中国才能构成一个相对完全的对中国的印象。 所以,我觉得像《金融时报》这样一种报纸,我觉得有那么几点,它是比较坚持的。它是一个非常信奉国内外化的报纸。它认为整个国内外,不管是经济的运作,资源的互相沟通,人员的互相沟通,思想的互相沟通可能会帮助这个国内外克服由于地缘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的分歧,传统上所带来了一些障碍。我想这一点中国在过去30年逐步国内外化的过程,其实已经反映了一点,中国现在的利益已经跟外部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我们相信国内外化,能够克服很多、很多以往大家认为不太能够克服的东西。 第二点,我们认为中国现在目前的信息量,信息的选择已经多了很多,但是不管是决策者,商界,管理者他要用来对中国的现实情况做判断,资讯的质量,目前我们认为是比较层次不齐。所以我们不敢说,我们能够为中国的读者了解自己,提供一个权威的解读,我们是说我们能够提供一个选择。 这点可能是我们,不管是我们FT也好,还是FT中文网,我们在对中国报道当中是比较坚持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对一些问题的判断,我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有的时候不一定听起来都是美好的音乐,但是我觉得以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内外的趋势越来越高的。 我认为多听一些不同的声音没有坏处。我想在过去的三十年当中,其实从历史上来讲,是中国听到不同的声音多的一个时期,并且我认为可能也是中国看来,虽然有问题,也是发展顺利的一个时期,我想这可能也就是我所认为的信心的一个来源。
(责任编辑:)
上一篇:张力奋:中国高能耗高劳力加工模式难持续 下一篇:张力奋:美国或改变与中国打交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