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大王曹德旺裸捐幕后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78%用户关注的赚钱项目
- 张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丽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程先生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程先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女士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月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宝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水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距离“玻璃大王”曹德旺的惊人宣言面世已过去近两个月——今年2月有媒体爆出,“玻璃大王”曹德旺要把自己及其家族名下的60%捐赠给会。按市价计算,这笔资产总价高达40亿元。
贫民窟里的实现梦想
63岁的曹德旺每天依旧精力充沛,偌大的办公室空阔而沉静。每天他很早到办公室,但中午一定要休息片刻,这是多年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
说到“贫民窟里的实现梦想”外号,“那时候再怎么形容我在贫民窟都不过分。但1973年以后,我就摆脱了经济困难。直到今天,已不担心不到钱。”
“收益这方面我比别人强”
在曹德旺的简历介绍上,赫然印着“初中”文化水平,他9岁上小学,初一就辍学回家。“我跟很多人聊天,都没有告诉他们我初中没毕业,我可以跟任何人讨论问题。从那时开始直到今天,我每天至少要读两个小时的书”。
因为家里穷,14岁辍学后,他就在家放了一年牛。严格说来,其经商生涯是从十五六岁开始的,开始做烟丝生意,一做5年。其间,来来回回折腾做了许多事。比如,1969年他开始种白木耳。为了生计,他还出门打工。
真正摸到生意的窍门,是在1973年做树苗生意,他用3年时间了好几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一棵树苗卖100元的话,我拿20元,他们拿80元”。曹德旺一个人包揽了整个村的生意,几乎无本生利。
不过,当时的几万元,“硬是被我吃掉了”。1976年,曹德旺开始转行,做起乡镇企业采购员。他认为做这一行,一定要培养一批朋友,只要在一起玩,吃的喝的反正全是他埋单。“先花了再说。我相信收益这方面我比别人,比我爸那一辈人要强。不担心没钱花。”
“不是做玻璃而是印钞票”
198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曹德旺开始进入玻璃生产这一行。
福耀玻璃的前身是福清市高山镇一家乡镇企业高山异型玻璃厂。此时的曹德旺身无分文,而这家企业一直亏损严重。他承包时没花一分钱,相反年就了20多万元。
这又是一笔无本生意。曹德旺接手后就“狂言”年底一定可以上交6万元。当时谁都不信,“上交剩下的,我说不如我拿40%,高山镇政府拿20%,其他作为固定资产。”就这样成交了。曹德旺骄傲地说,这就是他“手段高”的地方。
“原来一片玻璃的成本是4毛多,我包的那一年成本降到4毛6分;工人工资从18元提高到40元;原来一年才卖几十万片玻璃,我那一年是200万片”。仅一年时间,玻璃厂了20多万元。按照利润分成,曹德旺了6万元。
他有了把玻璃厂做大的想法。玻璃厂设备陈旧,但镇里不愿意投钱。于是“我把的钱拿出来,5个人一起投资。把父亲盖的房子拿出来抵押入股,占50%,向银行贷款,购置了生产设备”。
那时“天机”降临,他们发现做汽车玻璃能收益,于是从1985年开始做汽车玻璃。速度快到1月1日开始改造工厂,前6个月投产,后6个月便了70多万元。这在当时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所以当时有人说,曹德旺他们“不是做玻璃的,是印钞票的”。
接下来的一年,又增加了五六个合伙对象。在跟公社、镇里合作完后,曹德旺“改辙”,“那个几万得太慢了。”
差点成了“贪污犯”
对1986年的历史,曹德旺一直有些隐讳。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插曲,也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
1986年,高山玻璃厂的账目被要求上交检查。“账目拿去看了4个月,6月底回来的时候,银行有个人跑来说我因贪污被告了”。曹德旺在朋友的指点下,到县里找书记解释。
第二天,他坐汽车去找县委书记,甚至当场立下军令状:如果他以不合法的手段捞取一分钱,就“一分钱一年徒刑”。书记说,“如果你能够为今天的话负责,回去把生产抓起来。”
“后来县里专门开会讨论我的事情”,镇里有行业实力品牌告诉他,被追究的“罪名”有4条:一是银行贷款拿去投资,二是仪表厂搬迁的问题,三是花了几万元送礼,四是向别的镇借了3万元。
曹德旺说,在所有人都没有发言之前,他先声夺人,仔细解释了4个问题。两个小时完全脱稿讲话,并且把对方说得无力反击。
曹德旺说,这些经历一方面教会了他怎么做人,另一方面也坚定了他投资的决心。“这里是个讲道理的地方。”
“我跟当地的书记说,这个地方不应建工厂,这个行业好,但地方不好。没有水,没有电,素质也不高。要搬到福清去。福耀玻璃就这样被酝酿出来了。”
6个模具做遍天下玻璃
1987年的一天晚上,县委县政府组织开会,商量高山玻璃厂搬迁的事。福州那边的企业知道后,一家拿出一点股,11东集资627万元,在高山异型玻璃厂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外合资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高山玻璃厂占34%的股份,“之前我预测一年能500万元,很多人说我是痴人讲梦话。”曹德旺说,结果1987年一年纯550万元。
当时沿海进口轿车很多,由于没有替代产品,所有轿车玻璃都要依靠进口,维修费用十分昂贵。如果谁能够做出同样的产品替代进口,就是个巨大的市场。曹德旺的公司的就是这个钱。
“一片玻璃成本一二十元,拿去卖四五百元,可以说是肥利时代,但没违反政策。”曹德旺一开始做固定模具,有个厦门人来找他取经,想做代理。“我怕被骗,就跟他一起去。”没想到居然改变了企业的命运。
“厦门人的玻璃厂在一个生产队里,整个家当顶多几百元。一般人看到这场景就走了,而我发现了他的一个模具,几乎可以做所有的玻璃。于是暗暗把他做模具的方式学了。”就这样,福耀靠这6个模具做遍了天下的玻璃。
曹德旺笑道:“两年后我去瑞士,发现瑞士模具的原理跟我的一模一样。”
1987年到1991年是汽车玻璃的肥利时代,这几年是曹德旺迅速占领市场的黄金时间。
子孙减少股份但要有权
在外人看来,曹德旺所做的事情经常有些叛经离道。
在经历了黄金5年的发展后,曹德旺开始思考家族企业的转型。1994年,法国圣戈班作为国内外第三大汽车玻璃企业,与福耀成立合资公司,“法国占 42%,中国42%,我在中间16%”。然而,1998 年福耀出现次亏损,圣戈班提出退出。1999年春,曹德旺出资3000万美元回购所有。
提起这段往事,曹德旺颇为感慨。三年合资虽以分手告终,但5年后福耀与圣戈班有可能会再次携手。这一次,双方会站在怎样的位置上?他透露,只要福耀愿意,这个合作马上进行。
对企业的未来,曹德旺看得比较透,“现在看来,不能老讲‘家族企业’,国内外上没有这个术语。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前500名的富豪,雷曼兄弟、高盛,丰田、福特汽车,谁不是私人企业。”
曹德旺并不是想去掉家族企业的色彩,“我不需要我的子孙控制太多福耀股份,但我希望我的子孙仍控制福耀集团。就像丰田,它的家族只有0.01%的股份,但依然掌权丰田公司。”
“将来我万一不在了,孩子们萌发贪婪的念头,要把捐出的拿去修改,这就等于和中国贫困人打官司,会害我孩子身败名裂。为杜类似事情发生。我这次要彻底割断,捐出去的股份已不是曹家的。表面上牺牲子孙利益,实际上是保护了家族声誉。”曹德旺想得很远。
(责任编辑:)
上一篇:王国春:一股独大对**发展非常不利 下一篇:王海晶:天很传媒今年不考虑上市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