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资源企业探索并购技巧
- 严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立杰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立杰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女士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魏灵轩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沈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沈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沈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7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36起并购交易,其中海外并购有1起,涉及金额高达15亿美元,占7月份并购金额的73.9%。可见海外并购之“大手笔”。而随着国内资源型企业出海并购成为行业性课题、此前共性难题——异地政治与法律风险日趋化解,并购方式、手段、融资渠道等技术层面的竞争力将渐成胜败主因。
开滦股份近披露,8月10日公司与钢国贸公司、加拿大德华公司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拟共同投资开发加拿大盖森煤田。此外,该公司还与河北钢铁集团和加拿大德华公司共同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加拿大墨玉河北部煤田协议》。
而此前7月12日,在伦敦上市的非洲矿业公司宣布,已经同意山东钢铁向该公司旗下Tonkoilili项目投资15亿美元,山东钢铁将获得此项目的25%权益,并可以按照折扣价每年购买1000万吨铁矿石。Tonkolili铁矿位于西非塞拉利昂境内,目前探明资源储量为105亿吨,平均品位30%左右。
上述两个案例仅仅是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缩影。据有关资料显示,近两年,单在澳大利亚,就有兖州煤业、五矿集团、中钢集团、华菱钢铁、中石化、中冶、神华、宝钢等大型企业在该国发生过并购案例。这些案例,多发生于资源领域,这从**程度上折射出我国资源的紧张趋势。不过,这类并购非常艰难,失败概率很大。
并购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价格谈不拢。成功的并购中,手段选择不同,导致代价不同。中钢集团收购Mid-west公司时,在与Mid-west的管理层就控制权展开洽谈未果后,直接向Mid-west的股东发出要约收购。未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Murchison提出一个换股反收购方案,并动员了一家对冲在公开市场上猛烈收购Mid-west**,致Mid-west股价上升。终抬高了中钢的收购成本。
在收购方式上,兖州煤业采用安排方式。这是一种不同于要约收购的收购方式。安排方案只要与主要股东达成一致,获得法院裁定后即可支持交易成功;通过安排交易实现100%收购,与原有资产重组整合后在澳洲实现再次上市,可以灵活控制发行比例,完成融资还贷;安排交易直接锁定交易价格,平均每股收购成本较低。
兖州煤业执行董事、董事会秘书张宝长认为,收购期间低调与保密很重要。
具体操作时,兖州煤业设立境外子公司兖煤澳洲公司为收购运作平台,在公司总部和海外项目之间搭建起“防旺墙”,规避公司本部经营风险。收购所需资金,通过“内保外贷”方式融资,即不动用公司自有现金储备,而是兖煤澳洲公司向银团各自境外分行来实现融资,以降低融资成本,规避利息税。
与中钢“私有化”Mid-west不同,兖州煤业并购菲利克斯公司后,下一步将运作兖煤澳洲公司上市。
张宝长透露,将通过兖煤澳洲公司的未来上市以及募集资金投资新的项目,进一步扩大海外发展成果,实现在澳大利亚再造第二个兖煤。
(责任编辑:wxxiong)
上一篇:佛山照明董事长被证监调查 下一篇:不惜千言一“绿”构建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