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
- 赵海璇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凯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奥数是其中之一,搞得现在的孩子苦不堪言,他们缺少童年的快乐,失去了玩耍的时间,丧失了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少年强,则中国强”,基础教育怎样把孩子变“强”?!
李新玲,中国青年报记者,长期从事教育报道,将谈谈她的观点与看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是我们谈一个和教育有关的问题,我是主持人石宝东。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新玲。新玲好!
李新玲: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近期,你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教育不能煽动孩子不计后果往一个方向跑》,您说的这个方向指的是什么?
李新玲:这个观点是一本书《奥数是个替死鬼》作者提出的。这本书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是作者对目前教育问题的认识。我之所以关注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关注教育问题,奥数这种怪现象也在关注之列。
主持人:他说奥数是个替死鬼,是替谁死了呢?
李新玲:是针对现在非常混乱的教育现象,他说得直接的是目前疯狂的小升初的怪现象。“奥数热”的出现不是这两年的事情,起码有十多年的历史。2006年的时候北京市一些政协委员集体提出了一个提案,要求门来阻止奥数泛滥,当时好像在一段时间内有效果。
奥数其实就是数学杂技
主持人:奥数被阻止的理由是什么呢?
李新玲:奥数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奥数本身并不是坏的东西,但是适合那些有数学天分的孩子。可是目前奥数成了小学生人人要学的课程,而且跟升学挂钩,变成了好多课外培训机构谋取利益的渠道,甚至一些好的中学也与这些校外培训机构形成了利益关系。这样,奥数就变味了,成了一个社会怪现象。2006年,北京市门曾做出规定,奥数和升学不能挂钩,中小学老师不能参与奥数的培训。但是,这些规定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奥数产业反而越来越繁荣。去年我在《中国青年报》发了一篇文章《奥数这个海盗为何越剿越猖狂》,去年三四月份正是索马里海盗猖狂的时候,我把奥数和海盗联系起来了,政府禁止了,但是市场反而更大了,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当时我在那篇文章当中分析了奥数之所以霸占小学生时间、而且跟升学密切挂钩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些人把奥数称为数学杂技,它并没有给孩子的能力、心智发展带来太多的益处,只是一种技巧性的东西,像杂技一样。
奥数 = 家长盲从 + 利益共同体
主持人:既然奥数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意义不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家长要掏钱让孩子上奥数班呢?
李新玲:盲从,家长的盲从,别人的孩子学了,我的孩子也要学。家长为什么盲从?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示范校占据了好的教育资源。面对独生子女,大多数家长不可能很脱。
主持人:一边是家长不可能很脱,一边是利益共同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李新玲: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作用。教育学者杨东平,他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的院长,在博客里写到“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他这篇文章影响非常大,而且后来各家媒体,包括**、新华社都做了相应的报道,我也参与了**的一些报道。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社会舆论压力,形成一种合力。各地纷纷出台一些政策,来制止奥数的泛滥,包括成都、重庆、海南、云南出台了很多相应的规定,比如说教师不允许参与培训,学校不许办课外班,不许把奥数和升学相联系。当时大家确实看到了一些希望,但是一年过去之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是,在北京相当多的孩子还在受奥数的折磨。现在三四年纪的孩子不上奥数的很少。
(责任编辑:木木)
上一篇:婚纱摄影的各种渠道你知道多少? 下一篇:贵族天使,儿童摄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