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助力转变学生学习渠道
- 张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在教育中,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课程渠道改革的突破口,在教育心理学上具有特殊意义,由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材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是21世纪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求。是教育理念发展的必经渠道。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是21世纪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求。一般认为,这种转变的取向主要体现在两个纬度:一是学习主体由他主转向自主。他主学习是指一种被动的、依赖性的学习;自主学习是指一种主动的、独立性的学习。二是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凸现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他主到自主,由强调学习结果到强调学习过程,这是现代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特征。1.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随之转变。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须具有创造性。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主要指教材)的意义生成过程,使文本显露新的意义。
研究型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具体来说,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前提下,以课题研究或者项目设计为载体,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类课程。研究型课程是适应研究性学习而言的,又能很好地体现研究性学习。研究型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题,自主独立进行研究,开展活动,因此,一方面研究型课程内容是开放性的,开放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另一方面,研究型课程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当前关于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其中,探讨和争论多的、有价值的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又译作探究性学习,其概念在理论界尚没有统一的界说。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一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学习理念、策略、方法,它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开展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已知去获取新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活动。广义和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定义基本上确定了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两种途径:一种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穿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上,体现于学生的全部学习之中;二是专门设置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研究型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渠道。
小编点评:学习渠道的转变是一种尊重人性的变革,其实质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很其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加盟儿童奖品机 掌控儿童消费渠道 下一篇:笛莎娃娃 为你打造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