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育新渠道紧跟时代教育步伐
- 1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退信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秋芳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安志新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生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总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总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梁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梁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梁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女士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女士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知识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渠道和竞争力的核心,是中国基础教育渠道全面、彻底变革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主旋律。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已有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基础教育变革的根源与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相对于依赖土地的农业经济和依赖于自然资源与资本的工业经济而言,摆脱了资源稀缺与效益递减的限制,具有更胜一筹增生的**空间与重量级制控的优势,因而成为体现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是知识生产、分配、使用,其核心的特征是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和发展知识经济,提高国内外竞争力的关键。二是进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多、更快、更准确地接受、析出、反馈信息,并且依赖于信息的传输,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等多种领域发展的节奏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接受和吸收处理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学科教学的相关领域将做彻底的改革;学科课程将设计为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并实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多样化教材选用;学科教学将强调与学生积很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面向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改革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
其一,信息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如前所述,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因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信息能力的匮乏而产生的“知识的贫困”或“信息的贫困”将成为直接影响和国内外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并竭力培养青少年查询、评估、传输、有效利用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能力,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物化形态如教材、网络等,加深和拓展青少年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内化和提升其信息素养。
其二,信息技术引发学习的革命。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是继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的第三次人类学习革命。例如,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而代之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生长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隔离的语意、书面符号交流,而是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很文本系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拓展、创新。同时信息技术使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成为可能。由此可见,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育领域中的任何改革,包括基础教育课程与教育改革在内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
小编点评:在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挖掘教育新渠道是紧跟时代教育步伐的趋势所在。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更新教育渠道提高教学效率 下一篇:构建和谐教学渠道发展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