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李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强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杜龙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钱总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钱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森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安志新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先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先生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小晓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2010年,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下,通过广大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辛勤耕耘,中国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获得了长足进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三化”),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的一个具有总体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今年,理论界出现了从整体研究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热潮。
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化”的内涵、关系、实现路径和基本经验等问题上。关于“三化”的内涵,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验、提升中国文化、反映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即把握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神、汲取现代成果、反映时代趋势、破解时代课题,让马克思主义说“新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主导要求到大众需求、由抽象到具体、由学术性到通俗化,使马克思主义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关于“三化”的关系,学者们认为,“中国化”是主题,居总体地位,“时代化”、“大众化”服从于中国化,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影响力的两条基本路径。
2010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道路的哲学基础、形成过程、内涵、结构、实质、特征及三大理论成果的逻辑关系等问题上。有些学者强调,从学术角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为它是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中国问题、形成中国道路、促进中国成功的中国理论。有的学者从层次结构、经验总结、主线展开等方面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中国模式”概念,并着重对中国模式的特征、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未来等进行了探讨。
(责任编辑:齐齐)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回暖应届生起薪升幅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