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刑事责任的概念
- 黄城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旭豪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黑皮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璠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余昀键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孙先生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咨询加盟事宜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霸澹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小魏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悦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如何确定少年犯罪的刑事责任,有必要对构成刑事责任的二个重要构成要件—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加以具体分析,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各法系关于刑事责任理论,发展构建对少年刑事责任概念、如何归责、少年刑事责任标准及确定少年刑事责任范围展开论述。
要正确界定少年刑事责任,必须对责任概念进行比较研究,才可以在借鉴基础上发展、引申。大陆法系刑事责任理论,以德日刑法为代表,德日刑法理论关于“责任”概念的通说,就是对行为的一种追究或负担;按较为正式的场合,可概括为违反行为的义务或反价值行为的非难。对于众多日本刑法学者,如佐伯千仞、大谷实、木村龟二、内田文昭、西原春夫,他们都有关于责任的概念,内田文昭的观点:刑法责任可分形式责任概念与实质责任概念,前者意味着作为主观归责可能性的前提条件的心的诸要素的总体;后者意味着一定心的事实可能成为主观的归责可能性的前提条件的实质的根据、内容。前者指能够给主观的归责可能性奠定基础的心的要素(故意、过失)。导师同意内田文昭、西原春夫的观点,他们对责任概念的确定及分析理论对导师研究“少年刑事责任”概念大有裨益。
意大利刑法规定“可归罪性是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可归罪性是指行为人的理解和意思能力。”“达到一定的成熟标准并且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具有正常的理解和意思能力。”未满14周岁的人被推定为无理解和意思能力,不可归罪,不负刑事责任,在此年龄下的任何人所实施的任何犯罪行为,不应当受到处罚;14周岁(含本数)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是否具有理解和意思能力,法律未做任何推定,而是授权法官根据具体情况逐案做出判断,法官在做此判断时应当考虑行为人的智力和道德发育情况以及所处的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如果法官认为该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有理解和意思能力,在量刑时,应当依法减轻处罚。
东欧的《保加利亚刑法典》第31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能够认识其行为的性质或意义且能控制其行为的,也应负刑事责任。”
以上二个刑法规定既要求“达到责任年龄,又要求能够认识其行为的性质或意义且能控制其行为的少年,”导师认为该责任概念对行为人“少年”的中心限定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可采性。
(责任编辑:齐齐)
上一篇:开创高校党建新局面突出重点 下一篇:商学院精英教育提升MBA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