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家纺文化将塑造个性风格
- 张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本土家纺文化塑造个性风格,只为寻根回归。我们都不难发现,家纺产品越做越漂亮,越做越奢华,而家纺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尽管企业都在想法寻找自己的蓝海空间,做出自己的个性化风格,可做来做去还是免不了不约而同地挤在了同一个空间下,靠价格优势和促销活动来分得一块蛋糕。金融危机的洗礼下依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
中纺产业的起步有着深深的西化烙印。十多年前,在那个中国社会对“家纺”这个词还很陌生的年代,我们只有毛巾、床单复制行业。而十多年后,“家纺”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家纺品牌蓬勃发展,家纺产业已经成为纺织领域活力的一很。这要得益于中纺企业赶上了发展的良机,他们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和精良的制造优势占得了市场先机;更不可否认的是家纺企业在产品设计上善于借鉴学习模仿西方设计的优势,走了一条快速起步的捷径。走过产业的起步阶段,进入一个趋于成熟的发展阶段,越来越突出的同质化问题让我们不能不反思:设计研发能力不足、品牌渠道运作能力不足依然是我们的短板。跟国内外同行相比,中纺的原创设计和性特色风格亟待提升。
无论是从国内外还是国内市场得需求来看,家纺设计的文化回归,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在2009年的中国(上海)国内外家纺展上,云锦、侗族织锦、苏绣、南通老粗布、沈绣、南通蓝印花布、苗族蜡染、鲁绣、青海藏羊地毯等14家纺织技艺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联合组成的“中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和韩国拼布艺术区的亮相,让很多参观者感受到了中国纺织技艺悠久的历史文化,既为中纺行业多年来倡导的家纺产品原创,找到了创新方向;也为云锦、侗锦、蓝印花布等传统技艺找到了产业化发展的新平台和路径。
每个的原生文化就是这个的灵魂,是生生不息的根。一个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开放地吸纳并融入多元文化,才能不断地焕发丰富的色彩和蓬勃的生机。如何把这文化的发展,技艺的传承与当代生活协调起来,应该说是我们家纺人在这个时代的主题思考。家纺行业作为一种创意文化产业,只有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元素与国内外趋势相融合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来,才能创造出一种有别于西方、自主创新的家纺时尚潮流。
“融合”——回归是为了明天
一方面是历史悠久、璀璨的文化宝藏,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是现代朝气蓬勃的家纺设计要满足消费者丰富多彩的、多样化的时尚舒适绿色生活方式的需求,如何找到一条路径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也为家纺的同质化问题找到突破口?突破口就在于要构建有个性特色的家纺文化。
要做好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取出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合到现代生活方式中去,我们的原创瓶颈才能根本突破。构建家纺文化,更多地还要考虑品牌的文化价值在哪里,能否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这种文化情结,并针对不同消费者不同的文化情结来研发不同文化情结的家纺产品,同质化问题也会得以解决。
小编点评:一幅色彩绚丽的历史文化画卷正向我们徐徐展开,潜下心来仔细洞悉传统文化的秘密,就会找到下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力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威能采暖电器打造温暖冬季 下一篇:风田集成环保灶打造环保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