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教育国内外网络时代如何阅读
- 刘小姐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网络不会让阅读消失,反而会让跨界阅读变得更容易,但前提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苹果iPad等便携设备,正在让阅读变得无处不在。这是网络的好处,也是中国台湾图书出版人郝明义在《越读者》一书中想要表达的观点。如何在网络时代“越读”的心得,如何在面对海量网络信息时也不至于思维混乱,成为知识结构模糊、不懂得享受阅读乐趣的“第三类文盲”。
越读时代的到来,关于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 Why the Future of Business is Selling Less of More)中大加褒赞:在商品种类应有尽有的互联网上,无穷大的货架空间使得“长尾式”多样化的产品销售成为可能。安德鲁·基恩却在《网民的狂欢》(The Cult of the Amateur : How Today´s Internet is Killing Our Culture)中提醒人们注意网络的负面效应:网络民主需要人们付出惨痛的代价,“读者和作者、事实和虚构、发明和现实之间界限模糊,使人们很难认清客观现实。
阅读越是方便,我们越是不想阅读。人性如此,从来如此。早在宋代,苏东坡就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感叹过去书籍不易获得的时代,大家愿意千里迢迢寻一本自己想读的书,但到了书籍丰富起来的时候,却反而开始不爱读书,只沉迷于“游谈无根”(八卦)。到了清朝,书籍出版得更多了,袁枚写《黄生借书说》,感叹就比苏东坡的时代又多了一层。现在网络时代,阅读无处不在,人们面临前所未有的背离阅读的危险。网络挟带的大量音视频文件,冲击了文字的阅读。
人类对国内外认知的方式,先是有观察,再用图像、肢体表达、音乐、言语,之后再发展出文字表达。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的‘阅读’并不是不存在的——只是以声音、图像、气味、触感,甚至意念而存在的。”网络其实让我们基因中的很多感官作用,被重新唤醒和恢复。郝明义认为,网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让人类重归全观的认知体验。
这是个越界的时代。人类和动物的器官在越界,太空探索和旅行在越界,所有梦想在越界。而越界的起因,正在于知识与阅读的越界。”郝明义觉得,网络让知识与阅读的越界成为可能,那么这就是一切的基础,也是网络的意义,关键是如何越读。沿着这条线去看《越读者》,便会发现它在网络时代的真正价值。
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一考定终身”,从小学到中学都没有机会广泛、随意地阅读,到了大学之后更加松懈、更加没有方向了。郝明义在本书的部分就阐述了“学校带来的一些困惑”。不过,他又说,“除了爱情,没有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所以,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他开始教我们学校没教的事情,如何对待这迟来的阅读。
“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就可以尝试往前跨一步的挑战、往旁跨一步的挑战了。”往前跨一步,就是在你原来感兴趣的阅读领域,往原来你觉得深奥而不愿意碰触的方向走一步。往旁跨一步,就是在原来感兴趣的阅读领域,往旁边先前觉得有点距离的领域跨一步。“金字塔”便逐渐构成,自己也真正地成为了“越读者”。
小编点评:当你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越读者”时,网络就不再是背离阅读的洪水猛兽。随时随地,你都会有阅读的兴趣,就算在一个蹩脚的书店,你也能想象出“一张皮椅、一张边桌、一座立灯”的安详与惬意。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课堂教学新方法每节只讲4分钟 下一篇:安博CCEP助你走好就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