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平等互为前提 互为因果
- 黄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奶奶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苏格拉底指出,人必须从他自己去寻找他的天职,他的目的,国内外的终目的、真理,自在自我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亚里士多德更简明精要地指出:“人是自由的,他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存在。
正是基于这种自由的价值观,推动、促进了西方社会人们的平等观念和法制观念。按照西方政治思维逻辑,既然自由是人的本性要求,那么人人都是自由、独立的,因而人人也是平等的,即大家享有同等的自由。因此,自由与平等互为前提、互为因果。
反映在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中,自由观念和平等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亚里士多德在分析政治家的权威时,就将平等和自由联结在一起。他指出,政治家的权威和家长制、君主制的权威决然不同。政治家的权威是“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托付的权威”。
当然,西方人把自由作为价值追求,同时将平等也作为要实现的价值目标。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现代,甚至迄今为止,人们追求的理想的自由、平等的价值目标也始终没有真正实现。不过,平等观念作为一种理念、理想,在西方人的政治心态中是一直明确地存在着的,而且流传至西方社会以外的国内外各个角落。其作为公民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共同追求的与自由联结在一起的普遍价值。与此同时,西方人对自由、平等的价值诉求,也和对法律、法制的认知联系在一起,形成尊重、服从法律权威的习惯、观念、精神,成为公民文化中“自我强制性的内容”。
人们普遍地共识:公民的自由并非不要约束,自由必须服从法律,接受法律的限制。因为,法律是公民共同同意的公共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公共意志的体现,公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就是服从自己。西塞罗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是法律的臣仆。它集中反映了西方人崇尚法律、法制、法治的“自我意识”和尊重法律权威,服从法律习惯的政治心理,以及将平等的价值追求,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生活理念和公民崇尚法律的精神。
(责任编辑:齐齐)
上一篇:政治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下一篇:公民权利义务和民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