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销售渠道变革的缩影
- 王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强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杜龙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钱总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钱先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森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安志新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先生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先生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小晓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先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号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亚群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成都车市,是中国汽车销售渠道变革的一个缩影
纵观中国汽车销售网络的发展历程,从单纯的看图卖车,到代理制的出现,专营店浮出水面,再到拥有销售和售后服务功能的4S店,再到目前的4S双店并存的模式……可以说,汽车销售网络发展史,也是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中国汽车市场不断膨胀的变奏史。
据多位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二三十年的专项人士介绍,以成都市为代表的汽车市场,实际上是中国汽车网络变革的一个缩影。总体来说,成都市的汽车销售和服务网络经历了从城内到城外、从室外到室内、从1S到4S,再从一个4S到两个4S和城市展厅并存的发展历程。
从城内到城外
一直到2000年左右,成都车市的销售和售后是完全分离的
20世纪90年代初,成都市的汽车市场基本不成规模,只是少星分布在城中区的几个区域,如武侯横街、沙湾展场、城北展场(现在的成都市动物园附近)、青羊展场及东风大桥附近的西南汽贸等。现任天合起亚总经理的赵增颖回忆,“租个门面,摆几台样车,就开始卖车了,当时根本不管售后。”从1992年开始,一直到2000年左右,成都市的有形汽车市场,基本都是单纯的销售或单纯的维修,销售和售后是完全分离的。
据嘉诚长城的郑总介绍,武侯横街是当时集中销售精心打造车的区域,以进口车为主。“那是一个汽车属于品的年代。私人消费者的购买力很弱,汽车产品资源也紧缺,主要以桑塔纳、捷达、富康、夏利为主,而且我们只做一些国营单位的二级代理商,从他们那里进货。汽车的价格也很高,一辆桑塔纳要20多万元,富康、捷达、夏利至少要10多万元。”在产品的陈列和销售上,也以大卖场为主,“什么车好卖,就进什么车,个人消费者也不多,主要是单位或商户采购。”
与现在大部分4S店建在三环以外相比,成都市早期的汽车市场真的离消费者很近。但是,由于贡献销量较大的沙湾等展场位于成都市的城西,在地段上,并不算当时的;而且当时的汽车市场规模小,大多数车商靠单纯的粗犷式经营,并不能适应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
从室外到室内
随着红牌楼商圈的崛起,汽车销售搬进了室内
在红牌楼商圈诞生前,成都市中心区域汽车销售的一大特点是将车子摆在坝子里。当时的武侯横街以进口精心打造车为主,沙湾
展场以中低端车为主。“不过,当时的购买力较弱,能买一辆面包车都是很‘港’的了。”而这些汽车经销商依然不能向厂家直接进货,而是从汽贸公司、机电公司、物资公司等国营单位手中提货。
“大部分商家都是在坝子里卖车。坝子周边修了小二楼的房子作为办公室,运气好的话,卖车的那个摊位正好对着办公室,就很方便。运气不好,就对不到,有人来看车就要跑过去,有点麻烦。”嘉诚的郑总回想起当时的卖车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与现在4S店舒适明亮的展厅,能提供小本咖啡、饮料等的客户休息区相比,那时的汽车市场不只是简陋。这种原始的卖车场所大概持续到1995年。这一年,随着以西部汽车城为代表的红牌楼商圈的崛起,不少商家开始在西部汽车城租门面进行汽车销售,从此,汽车销售搬进了室内。
(责任编辑:齐齐)
上一篇:针对消费能力 要“因地制宜” 下一篇:实施不同品牌车型的分网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