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一些生活的特点
- 刘小姐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黎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形态特征: 体呈长椭圆形,较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口大,端位。吻尖,下颌稍长于上颌。上颌骨正中有一显著凹陷,上下两颌均无齿。脂眼睑发达,几乎遮盖眼的一半。腮孔大。鳞片大而圆薄,上有细纹。无侧线。腹部有大型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有胸鳍、腹鳍各一对,腹鳍很小;背鳍、臀鳍各一个,背鳍条14~15,臀鳍条16~18;尾鳍深叉形,被有小鳞。体背和头部为灰色,略带蓝色光泽,体两侧和腹部为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他各鳍暗蓝绿色。
产地: 鲥鱼为洄游性鱼类,入江河产卵时鱼群集中,形成捕捞旺季。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以下游镇江、南京产量较多。
产季: 产季为4~5月份;芜湖、安庆等地水域产季为5~6月份;鄱阳湖产季为6月份。
经济营养价值: 鲥鱼肉细嫩,脂肪厚,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6.9克、脂肪17克,是我国尊贵鱼类之一。
鲥鱼曾是长江常见的尊贵鱼之一,是长江“四大名鱼”之。其年产量波动较大。1962年前长江鲥鱼年产量在300-500吨,1971年为70吨,1974年达1500多吨,以后即大幅度下降,近年各省市产量不很过十吨。由于过渡捕捞繁殖亲鱼和索饵育肥的幼鱼,造成补充群体急剧减少。此外,社会工业的快速发展,江河水体污染日益严重,鲥鱼的主要产卵场赣江的平流梯级枢纽工程的兴建,阻断了鲥鱼的产卵洄游路线,破坏了其产卵场。诸如此类种种原因,鲥鱼的自然资源急剧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始,鲥鱼的种群数量已处于濒危状态。
近10年来,鲥鱼资源急剧衰退,钱塘江鲥鱼基本灭,目前长江、湘江、闽江和西江鲥鱼亦已濒临灭,我省的珠江也不见鲥鱼的踪影了。广东省顺德区勒流镇稔海村渔民梁潇锦,捕到一尾鲥鱼(当地人称:三黎鱼)的时间是1990年7月,其体重为1.4公斤。
小编点评: 鲥鱼是濒危品种,属国内外性抢救鱼类。为了挽救这一尊贵鱼类资源,进行其人工繁殖、人工养殖面积放流增殖的研究,显得刻不容缓。我国对鲥鱼资源非常重视,鲥鱼的研究已分别列入我国“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一直是我国重点研究课题。
(责任编辑:齐齐)
上一篇:夏博士太阳能热水器时尚潮流 下一篇:冬棚虾的**风险仍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