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紧生物质燃料研发
- 辛生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卢先生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xu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坤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丽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丽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凤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生物质燃料是可再生能源,是近年来国内外上开拓研究的一种新能源。初(2000年前后)是旨在生产生物柴油用以替代石油,因为在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中除了生物质以外还需要CO2,从而促发了水泥工业对这项新能源的积很响应。
2005年,生物质燃料与水泥工业开始结缘进行科技合作,研发创新。这方面目前较高明的有荷兰、澳大利亚、美国、德国、以色列和印度,我国与荷兰已有科技合作项目,中试基地正在筹建。
根据生长速率、产油率、对阳光的需求、土地占用及生产成本等因素的考量,现在比较看好的生物质原料是藻类。综合诸多已公布的研究试验的初步成果,理想情况下,未来水泥工业与生物燃料的联合生产粗线条的组成。
藻类在光合作用中具有吸碳固碳功能,与水泥窑废气中的CO2形成互补,而且水泥窑废气中CO2的含量为23%左右,比旺电厂(约12%)的高。这样生成的生物燃料主要是中低级生物柴油及残渣,其数量足以全部替代水泥窑所需的燃料,实现熟料烧成对天然化石燃料的少消耗。在生产熟料的同时还有少量贵族享受生物柴油和氧气产出。当然有一部分剩余的CO2还得排放或设法处置,不过吨熟料CO2排放量比纯粹烧煤将削减近一半。
这个美好的前景,欲付诸于工业规模的实施,实际上还须要克服不少障碍,尚待时日。先是阳光(或替代光源);第二是藻类的培育和供应;第三是光合过程的占地等等。在现有科技与装备水平的条件下,按照荷兰Bioking公司、AlgaeLink公司和美国GreenShift公司等的报价资料,与一台2500t/d水泥窑相配套的藻类生物燃料联合生产装置,其投资估计为4.8亿元,占地近20公顷。显然如此高昂的代价,说明它还有许多必须大幅改进之处,否则就难以推广应用。
原定2009年5月在澳大利亚将有一台600t/d水泥窑与一套藻类生物燃料生产装置实现联产试验的,后因国内外经济危机而暂停了,近据悉,该项试验有望2010年重启。此外各种各样的创新和改进也在不断地涌现,例如立式光合反应塔、新型LED替代光源等。总之,这项技术尚属初期阶级,发展空间和变数也较大,有待不断完善和创新。
但是,把实现水泥和生物燃料工业规模联产的目标设定在2050年以前完成比较可行,是有一定把握的。
小编点评
应该说明,因为采用玉米生产汽(柴)油的方法已显露若干重大缺陷,所以有些水泥导师学者对藻类光合作用的技术路线持有某些保留意见。以上主要反映了另一种“不要放弃,应该继续研发”的观点和动态。
(责任编辑:齐齐)
上一篇:发展目标就是节能减排 下一篇:研发应用CO2捕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