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卫应提升古典文化张力
- 张嘻嘻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期望值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志龙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关键词:中国 瓷卫 古典文化
导读:“物以稀为贵”,相信许多人都不会怀疑,但是,看看同质化下的中国陶瓷市场销售价格,看看国内许多稀有资源被贱卖,看看许多创新和创意被肆无忌惮践踏,相信许多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立马显得深沉默然无言,低头苦思。
不是吗?我们都知道用于陶瓷生产的陶泥挖一吨就少一吨,运输半径越来越远,但是,我国建筑陶瓷出口贸易价格仅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1/3~1/2的价格,不是的注脚吗?我们还能说物以稀为贵吗?我们有底气说吗?
或许有人会说,国外陶瓷有品牌影响力,国外陶瓷销售都懂得服务,懂得产品的空间应用的艺术,用国外品牌的陶瓷产品,感觉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品味,还有价值。 有国人用“中国人一卖就贱,中国人一买就贵”对“中国买卖”聊以自嘲。从家用电器到电子设备,从家具到建陶,从汽车到电脑--,或许国外商人太懂得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心理需求崇洋自迷心理)了,而我们的中国企业家们太急于快钱了。
不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与外界沟通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外许多文化也渐渐为国人接受并认可,我们曾经的格调与优雅也慢慢被浮躁与西化所替代,标新立异的欧式风格也就成了外国精心打造品牌大举进攻和俘虏国内消费者的魔杖。
数千年的制陶历史积淀,没有人敢说中国人不懂得陶瓷;数百年的闭关自守和文化的断层,十数年生活智慧的失落,西化的灵动毅然成了立异的标榜,又有谁敢说这不是咱中国人,尤其是当代陶瓷人的悲哀--。
经历了200多年市场洗礼的西方设计,的确有许多地方值得国人学习和借鉴,尤其欧洲设计曾经让中国设计师震撼,但是,具有五千多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为什么就偏偏喜欢拾人牙慧,并欢喜戴上仿冒的标签呢?!“国内外陶瓷中国造”或许有点夸张,但是,我们也深知,文化愈积淀久远就愈有张力和创新力,包容与气度、文化与优雅、市场与智慧的碰撞,中国与陶瓷的彼此呼唤,文化的积淀或许就是力量迸发的新源泉。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揭秘陶瓷大量停产的幕后原因 下一篇:橱柜市场标准化即将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