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木门产业三大怪象
- 贺先生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凯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家居行业春节假期后有影响力的大事儿,当数2010中国(北京)门业博览会,3月3日在北京会议中心拉开了帷幕。在6万平方米的展场里,300多个木门品牌以的产品和工艺,向众多的观众展示着自己的品牌魅力。徜徉在这个人潮涌动的展场里,欣赏着一个个品牌的尽情展示,记者眼前浮现的是一个2009年达到600亿元的大产业。这样一个大蛋糕,正由5000多家企业疯狂切分,呈现出木门产业的三大“怪象”。
怪象一:需求大,规模小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木门专职委员会会长张国林在3月2日发布的协会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木门行业产值达到600亿元。
600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张国林提供的另一个数据是:中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木门企业5000多家。5000多家企业瓜分600亿元,平均只有1200万元!在行业这个大象背后,是一个个“瘦骨嶙峋”的企业。行业需求大,企业普遍规模小,这是木门产业的大“怪象”。
怪象二:销量大,名气小
大概是赵本山在小品里的一句“做人要低调”实在太深入人心,这句话不仅成为当下一大流行语,在很多企业里,它已经成为一种企业文化被推广。做企业的,低调就意味着知道你的人可能不多,名气小,但并不代表没有成绩。在木门行业,一些躲在角落不出声的,拉出来晒晒时往往能吓你一跳。一些企业销量很大,名气却很小,是木门行业的第二大“怪象”。
来自安徽以T形门为主的富煌木门就是一个例证。成立仅4年多,年产量已达15万套,年销售额很过两个亿,但在北京富煌的品牌度不高。在北京,富煌的渠道也还处于初建阶段,只在北红星建有一家直营销售店。然而,你可别小看富煌,它在北京市场的销售额占据公司年销售总额的1/3。通过工程项目,富煌在北京打下了一片天下,但真正要让老百姓知道,则非开拓少售渠道不可。
怪象三:技术高,门槛低
10年前,家里的门全由木工上门制作,白色坯板上刷上油漆,再装个铁把手,“门”就做好了。10年后,同样是门,那讲究就多了,T形门、防盗门、刚木门、旋转门,工业化生产与手工敲打的技术含量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技术高,门槛却很低,这是木门行业的第三大“怪象”。
木门行业5000多家企业争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市场进入门槛低,无须太强的经济实力和太高明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木门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很多企业以低价冲击市场,呈现出如今行业鱼龙混杂的局面。实际上,同样是T形门,如果设备不同、制作工艺不同、品牌不同,其产品质量则大大不同。
在北京,康洁、霍尔茨均主打T形门,把这些严格按照一定理论数据生产出来的木门,拿去与其他小厂子做出的东西比较一下,就能发现非品牌的东西不是那么回事。例如,霍尔茨任意一款木门的隔音效果可达36分贝,而普通的顶多到33分贝,孰优孰劣立马见分晓。
小编点评:木门的外观品质和手感要求越来越高,像TATA、霍尔茨等品牌企业根据掌握的技术,均将木门表面做得更耐冲击、更具层次感和手感更爽滑,而杂牌企业出于急于求成和资金压力,会随便弄点涂料刷上了事,品质完全不同。
(责任编辑: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