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大众的差别少部件本土化
- 刘小姐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2010年,我对丰田和大众关注较多,采访也较多,也常常在心中根据见闻对比两家企业的做法。
2010年年初爆发的丰田国内外大召回,加上之后一段时间衍生新闻不断,搞得丰田灰头土脸,成为今年国内外车坛尴尬的汽车品牌。不过,丰田并没有被大召回击倒,相反,在召回闹得凶的2010年上半年,丰田在美国的销量激增。这一年,大众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同样业绩辉煌,在美国的销量也大幅增长。
尽管如此,大众在美国的销量和增幅依旧与丰田没法相比。但在中国,大众则力压丰田。2010年,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总销量接近200万辆,而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的总销量仅为90万辆左右。从车价的稳定程度和车型供需紧张程度来看,大众的势头更强。
丰田需要“固美强中”,大众需要“固中强美”。实际上,这两家企业今年就是按照这个战略去做的。
那么,丰田在中国为何不如大众?除了整车合资历史长短不同、政治因素影响消费选择和车型战略布局得失之外,两者的研发和少部件配套与中国本土市场的融合程度,造成他们在中国市场表现有较大差异的一大原因。
近两年,我走访了多家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一级少部件供应商。这些企业不只生产大众汽车少部件,也生产包括日系品牌在内的其他品牌汽车少部件。我发现,这些少部件供应商为丰田生产的少部件数量还不如为日产生产的多,更是无法与为大众生产的少部件数量相比。这一方面说明,丰田的少部件本土化率不高;另一方面,丰田的少部件体系也比较封闭。大众与丰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差距较大,尽管丰田在中国也建起较为完整的少部件生产体系,但其在华少部件企业的规模和效益普遍不如大众的少部件供应商,这就是一些丰田产品的价格无法随行就市进行定价的根源所在。
编辑点评:新宝来和朗逸是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中方工程师深度参与研发的两款产品。这两款车的成功,说明大众大幅提升本土化程度的研发策略是成功的。但丰田也有自己的想法。2010年11月,丰田投资6.89亿美元设立了中国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2011年春季即可开展业务。在本土化上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可能是丰田下一步要走的棋。
(责任编辑:齐齐)
上一篇:保护林木资源 倡导环保用碳 下一篇:废轮胎买7毛 翻新每只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