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家电回收条例施行
- 韩先生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先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先生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郭捷珍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爱军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乐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盛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女士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马洪艳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梅伟辉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如果说以技术创新构建绿色品牌上,中国企业与外资品牌的差距已明显,而以废旧品回收打造的产品绿色牌上,中国企业与外资品牌如今则处于同一起跑线。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规定,电器产品生产者需缴纳废弃电子产品处理。据悉,电视机、空调、电冰箱等5类产品将会成为批按照标准进行正规回收拆解的产品。
《条例》的实施,让家电生产企业直面“如何将回收的压力转移”这一问题。而在笔者看来,《条例》的实施,影响的不只是生产企业,家电生产企业面对的也不只一个“回收”的问题。
大势所趋
家电产品耗电,使用时有碳排放,这让家电生产企业自哥本哈根大会后,一直备受“低碳”之压。重压之下,各类“低碳”产品纷纷面世,先不讨论被赋予“低碳”概念的产品是否真的“低碳”,单就这一现象来看,“低碳”已是大势所趋,且人心所向。
与“低碳”相平行的是“回收”。据悉,废旧家用电器中含有多联苯,对人体有致癌作用。而电器中所含的铅、镉、水银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会在**条件下发生,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废弃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电脑等年产量约2500万台,合50多万吨。如此庞大的数量,如处理不当,造成的人体伤害及环境污染不言而喻。
单就以产品的“低碳”来看,我国与发达存在**的差距,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就“回收”比较,日本、欧盟以及美国均从层面出发,建立起各自的废品家电回收体系,而我国才刚刚起步,差距明显。
众所周知,现今家电企业比拼的不单是产品质量,还包括全产业链的控制、售后服务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软实力,在笔者看来,“回收”属于企业软实力之范畴,但比拼的是企业的硬实力。“回收”做的好,不仅能为企业在社会责任一栏加分,更能增加其产品的“绿色”、“低碳”附加值,是一举两得。
“回收”或许跟技术创新关联不大,但却体现了企业的品牌理念。现今,提出由“家电大国”向“家电强国”转变,如果不能解决“回收”,这永远只会是一个空谈。所以,布局回收势在必行。
压力凸增
虽然《条例》已正式实施,但就其关键的回收,暂时未出台细则。有消息称,有可能按照出厂价0.5%的比例向家电厂家征收回收,也有可能按照每台8-20元的价格征收。
从发达对此事的处理来看,欧盟采用的也是生产者缴纳回收处理费,而日本则采用了消费者回收处理费的方式。在笔者看来,由哪一方来承担废旧家电的回收与处理费的问题,实则反映了废旧家电到底归谁的问题,或者说,消费者买的是产品的使用权还是所有权的问题。
从表面来看,消费者花钱买到了产品,那消费者便拥有了产品的所有权、使用权等等,而随着权力的拥有,需尽的义务也必不可免,即对废旧品处理的义务。
但深入分析,家电生产企业在其产品售出后依旧与产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售后服务、维修等,而这些因素又反过来对企业及产品的美誉度、影响力产生着深刻影响,当然也包括产品废旧后的“回收”。所以,笔者则认为,家电生产企业需交纳回收无可厚非,而消费者是否也应对此交纳**数额的费用,则有待论证。
不论如何,家电生产厂家需要交纳回收已成定数,这势必会增加厂家的成本,拿主流白电企业、美的来说,每年的产量都在四五千万台左右,如果按照每台10元计算,需要上缴的回收将达四五亿元,家电制造企业压力凸增。
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企业支持节能环保政策无可厚非,生产者承担产品废弃后的管理责任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一大创新,但由此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让企业有些“吃不消”。
创收能力较强的白电尚且吃力,对彩电企业而言则更为困难。以多家彩电上市公司2010年三季报为例,彩电行业平均毛利率低于15%,深康佳的销售净利率仅为0.6%,四川长虹为1.06%,TCL集团为0.08%。根据数据来算,一台销售1000元的彩电,真正挣到手的净腰包不瘦才10元钱,如果每台要上交回收10元,那企业的腰包不瘦何在?
业界传言,厂家可能会通过涨价来消化这部分增加的成本,但消费者是否会接受?如果不能接受,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另外,一直以低价制胜的中(查看地图)电在提价后,优势又何在?在笔者看来,涨价对于企业转移上交回收的压力作用明显,但企业更应考虑的是为何一项本该执行的政策,会给企业造成如此大的冲击?
道理又很简单,仍以彩电业为例,上游面板受制于人,制造环节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下游的销售环节话语权也较弱,也就是说,中国彩电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均丧失,而话语权的丧失,让中国的彩电业一直站在微笑曲线的端,无任何的行业话语与定价权,更让中国彩电业在面对无可厚非的环保政策时,无所适从。
笔者同时认为,此事也再次反映出中电企业对品牌战略的缺乏。纵观国内外家电品牌,品牌战略向来清晰且简单,且执行品牌战略的杀手锏只有一个,即整个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掌握。
之前可不提,如今,在产品以“绿色”、“低碳”为品牌价值提升点、企业以尽职环境保护环任为形象树立的突破口下,日本的家电企业就在品牌建设上就做到了先知先行。
近期,很多日本企业均设立起“地球环境推进部”、“环境管理科”等部门,其工作的职责为,防止国内外暖化、有效利用资源、扩大产品范围以及积很推进环境交流等多方面的内容,并支持各项目标指标的达成。其评价将反映到下一年度的活动中,以实现环境活动评价的持续改善及活动水平的量化。
此事与近期中国的企业交纳废旧品回收与处理一事形成鲜明对比。对于环保事业,日本企业是主动参与,而中国企业是在出台政策下执行。在笔者看来,以“绿色”、“节能”为品牌价值体现之下,日本的家电企业投入人力与资金进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必将为品牌再次渡金,而在以“低碳”、“节能”即将成为产品价值衡量标准之下,日本企业的付出,或将再次得到“低碳”标准的制定权,从而掌握产品的定价权。
或许是机遇
《条例》的出台,对于中国的家电生产企业来看,面对的是压力,而笔者认为,这或许是中电企业向“家电强国”前行的一次机遇。
《条例》出台后,业内有关企业如何转移这部分压力的讨论一直不断,有分析认为,虽然企业因产品的同质等原因,不敢随意以提价来消化回收,但通过向消费者转移压力亦被看作是之道,另外从企业传递出的声音是,企业会积很申请回收拆解资质,以尽量降低成本的方法转移压力。
在笔者看来,向消费者转移压力的做法,或许能够让企业渡过一时难关,但这等于企业没有尽职保护环境的责任,品牌形象会再次打折,进而再次被消费者以脚投票。
笔者认为,如何通过自身方式来解决“回收”才是正道。且在消费者日趋理性,产品以“低碳”、“绿色”为品牌主流趋势之下,企业应该以技术革新的方式来消化增加的成本,同时,以此布局“绿色”品牌的战略,创建全产业链的绿色形象,使产品赢得消费者认可。如果说在以技术创新构建绿色品牌上,中国企业与外资品牌的差距已明显,而以废旧品回收打造的产品绿色牌上,中国企业与外资品牌如今则处于同一起跑线(虽然某些外资品牌有**的回收投入及模式,但对之的品牌营销等均未成形),所以,重压之下,这对中电企业来讲,或许是一次机遇。
中电在进军国内外之路上一直疲于价格战,这让中电企业备受煎熬,也让中电企业走上了一条饮鸠止渴的恶性道路,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只看重眼前利益,不舍得将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当中,是目前中电企业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也让中电企业一次次面临不可预见的困境,一次次受伤。
编辑点评:中国企业与外资品牌的差距已明显,而以废旧品回收打造的产品绿色牌上,中国企业与外资品牌如今则处于同一起跑线。
(责任编辑:少帅)
上一篇:三大政策“一加一减一平” 下一篇:集成电路企业18号文退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