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第1站

  • 金牌商机
  • 推荐项目
首页 >新闻资讯>小商品>家乐福为何败走中国

家乐福为何败走中国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78%用户关注的赚钱项目
  • 李梅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任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扒糕紫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邵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邵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兰妹儿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960922902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960922902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嘉正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福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妹荣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换一换

导读:日前,谈到此次家乐福断货危机时,一位家乐福的供货商称,“只有大的厂商,在面临家乐福大量奖励之时,才有勇气对其进行断货制裁,像我们这种在家乐福年销量几千万元的,大部分情况下,在面临家乐福要求提高奖励时,只能听之任之。给家乐福供了五六年,断了家乐福的货,就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

2010年12月13日,家乐福确实存在康师傅产品断货现象。时任家乐福中国区公关总监的陈波称,“断货的原因是,日前接到康师傅的提价通知,家乐福考虑到在通胀背景下,应该稳定物价,暂时没有同意康师傅的提价要求引发的。”

康师傅方便面品牌一直占据着国内该市场50%的份额。其中,在中精心打造产品上,康师傅在容器面、高价袋面、中价袋面的市场份额近70%,拥有强大的单一品类商品的话语权。在强势品牌商与大型少售商的合作中,但凡大范围产品提价,势必会带来双方合同中诸如奖励等条约的调整。

此前,该供应商曾抱怨称,他与家乐福的2009年合同扣点数(销售奖励)为15%,2010年,该数据变为了21%。21%的合同扣点,是食品行业的量度。

供应商们颇为头疼的所谓奖励费,仅是家乐福针对供应商征收众多收费模式中的一种。北京代理商联盟代表姚文华举例称,超市费用包括两块,一块是前台费用,也就是合同中规定的扣点;另一块是后台费用,在合同中没有规定,或者只是模糊界定,在实际执行中产生的费用。

具体而言,家乐福的收费项目主要有开户费、新品进场费、新店开张费、老店翻新费、节庆费、周年费、年度促销费、新店让利费、DM海报费、堆头费等24项,数额不等。

现代大型少售业的腰包不瘦来源,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商品进销差价、优化供应链成本、压缩管理成本、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以及各种销售返佣折扣。

“向上游供应商索取腰包不瘦”,正是家乐福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发掘的一种创收模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飞认为,商业创收模式没有优劣之分。以商品促销费为例,优良店铺位置的紧缺和新产品排着队等着进店的现实,使得少售商有条件向厂商收取多种商品展示的媒体费用,包括进店费、上架费、端头费、广告费等等。

一位曾在家乐福任店长的人士称,“现代少售业的根本,就是压缩渠道空间,终形成大的少售商和大的厂商的直接购销关系,但是,由于国内制造业内规模企业相对不多,使得少售商和厂商间的代理商群体依然强大。这形成一个负面影响,即商超的商品来自众多厂商和代理商,这种相对分散的超市供货群体,在面对强大超市网络时,往往没有太多话语权,从而为超市的收费模式,留下了生存空间。”

据麦肯锡估计,厂商为少售商提供的各种宣传补贴大约占销售额的10%-15%,而20年前仅占4%。有供应商测算的数据显示,各种费用占到供应商商品销售额的30%。

一位家乐福供应商则表示,“没有进去时,总梦想着进入家乐福渠道,花大力气进去了,腰包不瘦又很微薄。目前的状况是,进入家乐福不图**,图打品牌走量,这样还是比花钱做广告好些。”

诚如上述供应商所言,作为创新推出进入中国的外资少售企业,自1995年至今,家乐福历时15年之久,着实积攒了不少人气。曾经为中国少售业带来全新卖场商品布局、陈列、促销等经验的家乐福过去十余年,一直是国内综合少售业的“教父”和霸主。

直至2009年底,该情形才得以被打破。由于家乐福通过银行贷款、向供货商转嫁成本收取“进场费”以及延期回款实现创收。当渠道费用成为少售企业的主要创收来源之时,家乐福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也不断被弱化。(具体见本期相关报道《对标沃尔玛:家乐福的若干基本观察》)

相比沃尔玛在技术、IT方面的持续投入,家乐福在高科技方面运用落后,使其依赖向供应商大量收取渠道费用**,并且把更多心思花在营销模式上。而沃尔玛通过效果率物流系统及卫星信息中心等手段控制成本,实现“天天低价”。

根据中国连锁百强排名数据显示,2009年大润发总销售额为404亿元,增幅达20.5%,门店数为121家,增幅为19.8%,而2009年家乐福国内销售额为366亿元,增幅8.2%,门店数为156家,增幅为16.4%。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大润发多年蝉联快消品少售商中的单店销售。按照销售额和门店数比对的计算方法,大润发2009年单店销售额为3.3亿元,高于家乐福的2.3亿元和沃尔玛的1.9亿元。

除了外资类少售商的赶很,国内国资少售商的规模也威胁到了家乐福的地位。在2009年的连锁百强排名中,拥有百货、综很等业态的综合少售商百联集团、大商集团、华润万家分别以979亿元、705亿元、680亿元位列3-5名,整体实力在国内远很家乐福。

即使在区域市场,家乐福也面临尴尬商业生态。以北京市场为例,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商业,以400余家门店的规模,牢牢占据着20%左右的北京综合商业少售市场的份额。自1995年,家乐福在北京建立创新推出中国门店后,商业控制的该局面从未被打破。

上述家乐福的前任店长表示,“商业国内外的游戏规则是,排在前三的、尤其是排在的少售商,由于拥有强大的网络优势,在与供应商谈判时,往往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而议价能力,与创收很其相关。不过,现在看,虽然失去位置,家乐福仍位列梯队。”但市场地位的变化,足以引发大型供应商对家乐福公开叫板的底气。

在中国市场,除了遭遇近期不断频发的公众事件外,过去推动家乐福迅速发展的重要齿轮——中国本土合作伙伴,也不得不被卸掉。

上世纪90年代末,家乐福依靠地方政府急速扩张,越过了政策的底线后,被迫进行65∶35的股权改革,出卖35%的股权给一些地方的内资企业以换取在中国市场的生存权。

但是,2004年兑现入世承诺,放开商业管制之后,家乐福便陆续开设独资企业。究其独资化的原因,家乐福内部在职人士的解释是,家乐福在中国内地一度有达32个合作伙伴,共同开设了31个合资公司。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称,“很多合资企业,初的时候,就是拉郎配,并未给家乐福带来任何实际帮助,所有实现独资的区域,都有相关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台湾整体和家乐福的合资门店达11家,而江苏悦达和家乐福的合资计划是,未来开店数达50家,营业额达200亿元。

编辑点评:在中国市场,除了遭遇近期不断频发的公众事件外,过去推动家乐福迅速发展的重要齿轮——中国本土合作伙伴,也不得不被卸掉。

(责任编辑:少帅)

标签:

上一篇:“少售教父”败走中国 下一篇:沃尔玛突破整合再遇瓶颈

3秒快速留言,赚钱项目量身定!

性别:
  • ·请给我推荐赚钱的项目。
  • ·有热门项目请联系我。
  • ·我没有开店经验,请推荐合适的项目。
  • ·我有开店经验,有好项目请联系我。
  • 私信交流防骚扰
  • 诚信品牌有优惠
  • 网上索票看展会
  • 火爆项目线下看
X 信息提示

恭喜您!留言成功。
请保持手机畅通,确保企业快速与您取得联系!

赶快 注册 成为渠道网会员吧,您将享受更多免费会员服务!

  • 享受最低加盟费优惠政策!
  • 创业遇到难题,投资顾问来解答!
  • 快速找到诚信优质的投资项目!
  • 免费参加招商展会,为您加盟护航!

渠道网已注册371079人 ,诚信品牌15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