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企业中的控制权的垄断
- 黄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奶奶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不仅收成了市场份额,同时也获得非常高的,更能在汽车工业政策的这些条款卵翼下,在与两家中方伙伴的博弈中占尽先机。
对于打破外方在合资企业中的控制权的垄断,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存在很有意义。
长期以来,在海内的合资企业中,少部件采购的实际控制权都被外方所把持,而对上游工业链的控制权将直接决定外方在合资企业中的利润。
他表示,在中国已经有两家合作伙伴的外方,凭借着对合资企业的产品资源、研发和出产技术、治理体系的控制,在实现其在中国市场的产能布局后,进一步整合两个合资企业价值链,蚕食中方的利益,从而实现采购、销售的控制权。
一位广汽本田的内部人士表示,以前即便在合资车型上做一个 “小到消费者甚至都难以察觉”的改动,都要报外方批准,而在这个过程中,外方往往充分利用其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来掠夺工业链上的更大利润。
这位广汽本田的内部人士先容,“以前我们和外方只能分享销售和品牌推广的喜悦,现在理念品牌推出后,我们也终于可以和他们分享研发的喜悦了。 ”这句颇似玩笑实则辛酸的话,折射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引进外资的尴尬。好比,这个改动需要用到的少部件,本来可以采用海内供给商的产品,但为了实现对整个工业链的控制,掌控利润颇丰的上游市场,外资方往往就会要求采用其自有供给商体系内部提供的产品。
而现在仅有一家合作伙伴的外方,在合作过程中动辄提出大量的技术转让费、支持费,假如开出的前提得不到知足,则以在中国选择第二家合作伙伴相威胁。在谈判过程中,通常以一方的前提压制另一方,假如知足不了他们的愿望,动辄以转移合资的产品资源相威胁,迫使中方就范,在三方博弈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小编点评:各省市政协委员、一汽团体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维斗,此前在其两会提案中也表示了对合资企业内部控制权分歧错误等的看法。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广汽本田引进国内外同步产品 下一篇:联芯将进军智能平板芯片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