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第1站

  • 金牌商机
  • 推荐项目
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其他>IT公司市场估值已经失控状态

IT公司市场估值已经失控状态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78%用户关注的赚钱项目
  • 王言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梁雯琪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伟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加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总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郝晓鹏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小姐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星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姬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戴海静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换一换

导读:IT公司的市场估值已经处于失控状态,并预测IT业的末日即将到来。4月25日消息,国外科技博客TechCrunch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今日刊文表示,2011年的IT行业已经出现类似千禧年网络泡沫经济的现象,他们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表现方式不同而已,望广大投资者不要人云亦云,谨慎投资IT业。

TechCrunch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

以下是原文:

如果你是一个早期风险投资人或是天使投资家(Angel investor,指投资于非常年轻的公司以帮助这些公司迅速启动的投资人),那么现在就是你对外宣称2011互联网泡沫已到来的时候。你可以说IT公司的市场估值已经处于失控状态,并预测IT业的末日即将到来。因为你的职责就是低买高卖,那么任何属于这类范畴的交易都应该应令你欢欣鼓舞。

如果说现在已有确切证据表明新一轮的IT泡沫已经存在,我相信所有媒体都会将这些证据封杀。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在2000年的时候大量购买了新兴科技股,而非从事本职工作去报道纳 斯达克即将崩盘的消息。而现在,甚至连新闻媒体也参与了这场IT泡沫盛宴,那么关于这个话题的消息自然也不会见诸报端。

但事实是,关于新一轮IT泡沫的证据已比比皆是。目前,一部分私有IT创业公司估值明显过高,投资者对初进入市场的创业公司估值已突破了400万美元这个重要分水岭,现在的平均估值都达到了600万 至800万美元之间,这可不是什么令人振奋的消息。

现在,许多学者认为如今IT业的现状同千禧年的IT泡沫毫无相似之处,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如果你是圈外人,那么你对Facebook在私人市场估值达到700亿美元感到些许担忧还可以理解。说实话,甚至我都对费利克斯投资公司(Felix Investments)对退休富商大量买入Twitter**的建议感到 担忧,因为这样的做法在目前看来已不明智。

在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的问题在于没人明白究竟该如何对这些科技公司进行准确估值,在那个时代,似乎所有人都希望从这场所谓的“互联网盛宴”中分一杯羹。因为在当时,互联网行业正蓬勃发展 ,人们纷纷涌向硅谷从事像“业务开发经理”(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这样的虚职。事实上,似乎每个人都能成为所谓的“业务开发经理”,它不要求特定的技能,甚至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销 售人员,因为这个职务没有指标,只要负责签订合同而已,不论无论创收与否。

业务开发、市场营销和销售这样的工作岗位呈现了次方级增长。如果你拥有的销售经验,并愿意尝试全新领域,那么就有大把的互联网初创公司聘请你,且薪酬在10万美元以上,还会向你提供 大量**期权作为奖金。更有甚者会给你去购买这些股权,让你看到长期投资腰包不瘦的美好前景。

在千禧年时,我才刚满29岁,离开此前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后,我到一家创业公司担任负责业务开发部的副总裁,尽管当时我从未有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但令人兴奋的是,几个月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便告知我,我在那家创业公司的股权价值已经高达4000万美元。当然,让我们也别得意的太早了,因为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故事的结局是,在2001年时我已变得身无分文,无奈搬到伦敦后整天只能借酒浇愁,这就是我在那个时期的真实故事。

对此,我始终认为,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的根本原因在于,所有人只关心营收数字,但对用户和页面浏览量却从不重视,想创收自然也成为了天方夜谭。更令人咋舌的是,当时似乎整条华尔街的分析师都 将营收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并以此对IT公司估值,他们丝毫不会考虑这家公司是否亏损,或者亏所有多严重,他们始终认为股价仅与营收挂钩。

而当时我任职的那家律师事务所也是同样的情况,风险投资人积很建议这些公司将大量资金在短的时间内进行投资,即使你获得的腰包不瘦仅是投资额的10%也在所不惜。

以我曾经工作的另一家初创公司RealNames为例。当时,我主要负责销售部门工作的时候,我被告知公司要在时间内将营收从每财季少腰包不瘦提高到100万美元。我们的确做到了,我们通过努力工作和 作假帐达成了这一目标。而就在此时,摩根士丹利便建议我们计划进行IPO。在次讨论IPO的内部会议上,摩根士丹利告诉我们,RealNames将能以1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纳斯达克,并能在短期内估值上 升到90亿美元。要知道,这个数目可是当时Ask Jeeves(Ask Jeeves,是一种人工操作目录索引的美国搜索引擎)的市值。那时,我大概持有RealNames0.5%的股权,所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的净资 产也将会达到4000万美元。

可结果呢,RealNames的IPO梦想从未实现,纳斯达克也在那年全面崩盘,在2000年4月3至4日两日内纳斯达克指数暴跌924点,跌幅很过20%,创造了纳斯达克历史上的跌幅之。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 里,纳指从5084点狂泻至1300多点。此后三年内,又连续跌至825.8的历史点。新IT经济“点石成金”的转眼间灰飞烟灭,纳斯达克成了千百万投资者的炼狱,千百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在泡沫 破灭中化为乌有,广大投资者也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究其原因,明显的例子就在于似乎当时所有公司都在不择手段从事以提升营收业绩为先吃螃蟹目的的交易。如,A公司从B公司购买广告或其他产品,签订价值500万美元,时长24个月的合同。而B公司再从A 公司购买一批产品,签订价值400万美元,时长18个月的合同的合约。**经纪人对这种交易尤为开心,无论腰包不瘦情况如何,只要交易达成他们便会击掌庆祝一番。但请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我对腰包不瘦情况 只字未提,甚至有人因为从事此类交易而锒铛入狱。

更具体一些的例子就是:美国检查机构曾指控Homestore(房地产信息服务商)从事此类交易。该公司从第三方厂商购买产品,第三方厂家再从第四厂商那购买此类产品,第四厂商会接着将其客户公司的 广告投放到Homestore网站。美监察机构当时表示,Homestore不应将上述交易产生的营收计入财报,但该公司却采用了这种不当做法来作假,这样的行为就被称为是当时的三角交易。

如果说现在已有确切证据表明新一轮的IT泡沫已经存在,我相信所有媒体都会将这些证据封杀。

(责任编辑:化十)

标签:

上一篇:玩转海信智能3D影院电视 下一篇:两大技术流派博弈3D电视

3秒快速留言,赚钱项目量身定!

性别:
  • ·请给我推荐赚钱的项目。
  • ·有热门项目请联系我。
  • ·我没有开店经验,请推荐合适的项目。
  • ·我有开店经验,有好项目请联系我。
  • 私信交流防骚扰
  • 诚信品牌有优惠
  • 网上索票看展会
  • 火爆项目线下看
X 信息提示

恭喜您!留言成功。
请保持手机畅通,确保企业快速与您取得联系!

赶快 注册 成为渠道网会员吧,您将享受更多免费会员服务!

  • 享受最低加盟费优惠政策!
  • 创业遇到难题,投资顾问来解答!
  • 快速找到诚信优质的投资项目!
  • 免费参加招商展会,为您加盟护航!

渠道网已注册371079人 ,诚信品牌15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