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国电力技术发展趋势
- 陈龙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依萌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珠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胡先生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小艺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先生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旭豪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黑皮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在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院士论坛。围绕“新能源、新电力”介绍了国内外电力科研的进展、成就和前沿技术,展望中国电力技术发展趋势和电网技术的成果。
导师们讨论多的是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
因为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提升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运行效率,推动新型电能利用模式,提高电能在清洁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动节能减排,并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电能质量和多元化服务的要求。于是,智能电网的概念便成为必然,应运而生。
根据中科院院士周孝信的观点,智能电网属于电网发展到第三代的必然产物,“第三代电网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在继承和发扬了代电网和第二代电网的基础上自然出现的更高发展阶段的产物。”
“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还在研究大电网的时候,西方发达已经开始研究微网了,我们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小小的微网为什么这么被重视?”周孝信回忆电网发展历程时,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
“我们明白了,西方早于我们研究微网,是因为我们与他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只是比我们先要面对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问题,但谁都要经历这一步,绕不过去。”这段经历让周孝信笃信,当今电网发展到智能电网,其实是电网的自身规律使然,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我国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是对智能电网的要求。“院士论坛”上,导师们提出,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接入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隐患。有导师提出运用“间歇式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技术”来攻克这一难题,这项技术旨在利用资源监测与电站监测分析风机的出力特性,对功率预测后仿真模拟调度决策,对多时空尺度消纳能力进行评估,在运行风险评估后做预警处理,优化调度多时空尺度后做出多空间消纳决策。
24位院士和近百位导师学者在这里掀起一场“头脑风暴”,用他们的智慧为电网发展指路。
小编点评:电动汽车技术也是导师们感兴趣的话题之一,电动汽车可以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充电,发挥“填谷”作用,将有效提高发电机组和电网的利用率,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在导师们的眼中,这在电网技术中产生不可多得的作用。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钻石价持续直线上升的趋势 下一篇:法拉利创新汽车客户服务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