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资源配置管理变化
- 吴奶奶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政策的重点,则转向维护市场秩序。直到“八五”,我国企业出产的轿车产品才逐步有了部门自销权和定价权。自主立异、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调动更多更新的资源,牵涉重要战略利益,在此类工业发展上,坚持一方面尊重市场规律,一方面在符合国内外惯例和维护利益的条件下,也不惜动用各类有效手段加以搀扶和支持,这是近10年来形成的趋势。 “九五”以后轿车产品才真正成为商品,不再直接治理其销售、价格、渠道。
出产准入治理的变化。此后,又在2004年《汽车工业发展政策》中专设了“汽车消费”章节,对涉及汽车消费的广泛题目进行了政策划定。在2009年《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更是从财税政策上对汽车消费特别是私家小汽车消费给予了重要支持。 1994年《汽车产业工业政策》中固然留存了“汽车产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确定其出产的民用汽车产品价格,但对小轿车暂时实行指导性价格”的划定,但同时又指出“鼓励个人购买汽车”、“ 任何地方和部分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涉干与个人购买和使用合法来源的汽车”。
关乎重大战略利益的工业发展的政策变化。相关法规尺度得以接踵建立和完善,出产准入治理从方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及其产品治理的方式也由纯计划过渡到 “目录式”治理,进而演变为目前的“公告式”治理;投融资治理政策也逐渐由审批制演变成核准和存案制;产品认证轨制全面完善。
小编点评:综上所述,结合近期各方面的政策发展,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海内汽车企业应当特别正视以下政策导向:一是以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所带来的结构调整导向;二是以实施自主品牌战略所带来的发展动力导向;三是以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所带来的资源分配导向。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空调补贴将停市场提前销量节节高 下一篇:轩尼诗干邑高雅方能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