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珍珠的采珠与养珠技术
- 苏先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贵族贪得无厌的奢求使珍珠资源迅速枯竭。约在十八世纪中后期,国内外产珠胜地斯里兰卡的珠母贝资源已近枯竭,波斯湾沿岸的天然珍珠越来越少,珍珠产量迅速下滑,价格扶摇直上,上等珍珠甚至很过国内外上好钻石的价格。欧洲列强甚至将珍珠列为重点掠夺的资源之一。珍珠危机的缓解受益于一个名叫御木本幸吉的日本人。
珍珠史上的这一场重大革命发生于19世纪的80年代。在此之前,珍珠都是浑然天成的,成珠不易,采珠更难,从而使珍珠弥足宝贵,即使达官贵人,求到一珠已不是易事,若能求得上等珍珠,更是一生幸事。对珍珠颇有研究的日本人御木本幸吉开始利用并改进了一项古代中国技术,开始人工**珠母,成功地培育出人工**珍珠,从而将珍珠业由天然采珠推向可以批量生产的现代**。
因而,我们可以这么说,珍珠史可以分作两个阶段,其一是十九世纪之前长达数千年的采珠史阶段,其二是御木本幸吉起始的养珠史阶段。
其实,将这项巨大的荣誉拱手让给日本人,对于中国人来说确实是不该发生的悲哀。翻开史书,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应该是国内外上可考证的人工**珍珠早的。
这项令日本人引以自豪的**技术,早在中国的宋代已经趋向成熟。在宋人庞元英于1167 年所著的《文昌杂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记载:“礼部侍郎谢公曰,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荧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饲其开口,急以珠投之,濒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来玩月华,此经两秋即成珠矣。”
在12世纪时,中国人的珍珠**技术已经成熟,甚至从一般珍珠**发展到像形珠**。养珠人一般将铅或锡制的菩萨形核体殖入珠母贝体内,放进水中**,1—2年之后,养珠人将贝从水中捞出,再从贝体内取出佛像珠。
据史料记载,这样的佛像珠由于浑然天成,加之**推动,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给养珠人带来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这些佛像珠一直被人们代代留传下来,至今仍可在国内的某些博物馆内看到。虽然史书上没有确切地将这一**法详细记载下来,我们仍可根据现存的佛像珠这一事实及《文昌杂录》中的有关记载,推知当时流行的养珠法已与现代**法相差无几。
(责任编辑:化十)
上一篇:丰田汽车对外界批评过于敏感 下一篇:"自主"和"新能源"两大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