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风投吹大国内外科技泡沫
- 徐飞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飞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文杰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文杰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海军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峰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邓生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唐芙蓉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谭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诗琪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诗琪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袁树佑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篮子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硅谷的汽车保险杠上都贴着标语“再来一次泡沫吧”,现在这个愿望已经成为现实。和美国其他地区相比,硅谷的经济欣欣向荣。公司高管职位需求增加,写字楼租金飞涨,为数据处理人才提供的工资和好莱坞不相上下。考虑到投资者对互联网公司的估值,这一切都不出所料。国内外TMT行业有泡沫,但是泡沫是否致命,这是一个新问题。
互联网的盛宴显然不是中国企业的独食,国内外的互联网同行都试图能在此轮分得一杯甜羹。5月24日登陆纳斯达克的俄罗斯搜索巨头Yandex,日开盘价达35美元,相对25美元的发行价上涨40%,截至收盘已上涨56.36%,市值达125.6亿美元圆满收官。而其IPO融资13亿美元也创造自2004年谷歌17亿美元之后互联网企业融资规模。
资本的热捧显然让国内外的互联网企业陷入了狂欢的局面,融资估值更是节节高攀。与此同时,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不甘落后。
早在Groupon拒谷歌6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后,国内团购网站的估值开始同步升温。拉手网在今年4月初宣布完成1.11亿美元的C轮融资,让其估值一跃达到11亿美元,而一年前该公司刚上线时的估值仅为100万美元。视频网站PPlive在获得软银2.5亿美元注资甚至很过优酷IPO时的募集资金,其估值在未上市前就很过了7亿美元。而京东商城第三轮高达15亿美元融资金额,甚至很过了不少企业的IPO融资额。
“追捧高增长行业是投资人与生俱来的DNA,特别是在行情看涨的时候。”纽交所北京代表处席代表杨戈告诉记者,“泡沫其实一直都存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也向记者表示:“站在资本的角度,此轮互联网泡沫的始作俑者来自于风险投资,从表象上看这轮泡沫跟2000年的泡沫有点类似,通过风险投资对互联网企业狂热追捧,加剧投资竞争的门槛,无形中抬高企业融资估值,之后双方试图赶在IPO通道顺畅时包装上市,遭遇股价大跌。”
事实是,现在整体进入下跌通道的痕迹已开始显现,Linkedin的股价在本周一遭遇了重大卖盘,原因是投资者开始对其在IPO交易中获得的很高估值进行了重新评估。
此外,本月成人社交网站Friend Finder和无线互联网运营商Boingo Wireless上市日均跌破发行价,成为了美国今年上市日表现差的两只。
紧跟着的还有近期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的频频破发,人人网在上市第六天跌破发行价,而移动安全服务厂商网秦和中国婚恋网站股世纪佳缘甚至难逃上市日破发的厄运。
然而,相对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在不少投资人看来,这轮尚属稳健的泡沫。
凯鹏华盈中国合伙人周炜告诉记者,此轮泡沫无论从相对值还是值来讲,都不及2000年。“今天互联网庞大的用户基数已非当时能够企及,此外2000年时的不少互联网企业大多停留在炒概念的阶段,并无实际的腰包不瘦,而目前上市或拟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有较稳定的用户基础和基于实际的市场需求。”周炜指出。
与此同时,高原资本合伙人涂鸿川也向记者表示,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不同在于,这一波的海外投资人并不仅仅盯着用户规模,亏损与否虽然并不重要,但业务模式是否有可持续性,腰包不瘦是否多元化都被列入考量范畴。
“资本市场经历周期性的起伏很正常,现在的调整是件好事,此时没有‘体力’的企业会摔下去,而这也会逐渐促使后期的投融资更趋于理性。”涂鸿川说。
硅谷新泡沫是否致命?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11年后,硅谷这个互联网的发源地自今年来受到了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它的一枝独秀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一片唱衰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位曾在硅谷工作多年的IT人士对《财经日报》记者说。
“技术创新的浪潮与泡沫几乎同时产生。泡沫会有,但不会像11年前的那样致命。大起、大落、回归正常轨道,周而复始,这是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规律。”盛拓传媒集团席执行官秦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前他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在麦肯锡纽约办公室负责投资工作。
泡沫表象
淘金者们依然乐此不疲,希望在硅谷找到像当年的Google那样有活力的创业公司。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今年3月,Color Labs在还未发布任何产品的前提下,仅仅凭借“弹性圈子”的概念就获得了红杉资本、贝恩资本等多家风投在内的4100万美元投资。
随后,照片分享应用Color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尽管此前的高调炒作令这款应用下载量很高,但人们对它的评价仅集中在一颗星到两颗星之间。
一派生机勃勃的硅谷上空弥漫着泡沫的气息。风险投资家弗雷德·威尔逊称:“我看到了许多投资者投资行为越来越不自然,投资者竞争性地急于参与进年轻人流行的创业潮之中。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势头。”
今年5月10日,微软宣布以85亿美元天价收购网络电话Skype。联想到2005年eBay收购Skype时花费25亿美元,并且Skype一直在做亏本生意,不少人认为微软的85亿美元并不值。不过微软并不这么认为,微软CEO鲍尔默说:“通过Skype微软能到更多的钱。”
获得高估值追捧的不只是Skype。成立仅4年的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估值达90亿美元,很过了1982年成立的行业巨头美国EA公司;还未实现创收的Twitter被估值100亿美元左右;而Facebook估值一度高达 830亿美元,足以与波音公司或时代华纳市值媲美;没找到清晰创收模式的Foursquare被估值5亿美元……半年前,这些企业的估值几乎连现在的一半都不到。就连巴菲特也不得不警告投资者,现在大部分社交网站估值过高。
与上述还未迈入IPO大门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刚刚上市的Linkedin才是目前硅谷争议的话题。不久前,这家硅谷系出身的商务社交网站在纽约挂牌,上市日以45美元价格开盘,当天股价提高达109%,市值一度冲到90亿美元,这几乎是其去年1500万美元腰包不瘦的近600倍,相比之下,当年谷歌上市日的市盈率是149倍。
从华尔街到硅谷,人们对于Linkedin众说纷纭。MarketWatch专栏作家John C. Dvorak指出,对科技行业而言,Linkedin 热烈的市场反响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消息在于,这一IPO交易开辟了道路,使得更多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它们又会吊起投资者的胃口,并终像当初的互联网泡沫一样酿成大祸。
互联网企业估值过高、风投变得越来越不理性,种种迹象似乎在向人们拉起警报:11年前的泡沫又回来了?
Google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认为,新的互联网泡沫正在企业估值领域浮现出来,且迹象相当明显,投资者相信这些公司在未来将被卖个好价钱。
MarketWatch专栏作家特丽萨·普雷蒂(Therese Poletti)认为,这轮泡沫比2000年的很级泡沫还要大很多。“这些泡沫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会伤害到少数精心打造投资人,而是会直接影响整个互联网行业生态环境,造成无穷麻烦。”
泡沫不致命
“11年前的.com泡沫的突出特征是:纳斯达克上市的几大高科技股被大量抛售,投资者、和机构纷纷清盘。对比来看11年后的今天,股权融资渠道比较充裕,新上市公司面临的监管以及私有公司交易渠道也有了增多。重要的是,如今的互联网环境前后对比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过去,无论是广告、宽带、物流等都处于发展很不完善阶段,缺乏可**的商业模式。如今,互联网公司的创收模式比以往更加清晰,比如,游戏、广告和电子商务等。”秦致说。
美味的啤酒会有泡沫。泡沫的好处在于,有泡沫才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从而帮助一些的公司更快发展,然后再迅速地把泡沫填实。或许正如硅谷天使投资人杰夫·卡拉维尔(Jeff Clavier)所说:“市场可能不会出现泡沫骤然破灭,但在市场疲软的路上还是会有人付出代价的。”
相比较泡沫,或许更值得大家注意的一点是, 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 等众多革命性的社交产品及移动互联网已经开始渗透进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改变或许会持续5年,甚至10年,但人们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互联网创造的真正价值。
(责任编辑:化十)
上一篇:上汽人员流出多 下一篇:神龙汽车第三工厂需求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