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少售企业呈现高管本土化
- 刘小姐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黎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震荡的沃尔玛中国区高层,即将迎来新的CFO和COO。面对这两位从沃尔玛总部空降的洋高管,业内不免感叹,中国的外资少售企业高层中似乎总是缺少中国面孔。
2009年沃尔玛从本土提拔王培等中方高管,但两年之后,王培已低调调往沃尔玛总部;而另一个幸运儿,王渝佳日前被爆出正在寻觅新东家。光鲜而稀缺的外资少售企业中的中国面孔背后,中方高管究竟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环境?——编者
人才本土化,对于许多外资企业,包括少售业和非少售业,早已经被谈论得泛滥不已,但是高管的本土化,不论是对于中国大陆的高层管理者,还是对于外资少售企业的“一把手”们,提起高管本土化这个词,都不免有些尴尬,甚至有点刺耳。
诚然,各大外资少售企业对于高管本土化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不同的企业在聘用中方高管时的目的、原则也不尽相同。
善于打“本土牌”的沃尔玛这方面表现似乎较为积很。尤其是2009年,沃尔玛中国提升了2名中国面孔的副总裁——贵族享受副总裁兼席行政官王培和人力资源副总裁王渝佳,似乎要告诉业界,沃尔玛要从上到下全面进行本土化。然而时隔不久,2011年,王培被低调调往沃尔玛美国总部。
新晋升为沃尔玛中国贵族享受副总裁的王渝佳,一上任便高调对媒体表示:现在沃尔玛各省市的员工99.9%是中国人,60%的员工都是从基层员工做起,晋升为管理层。她举了一个例子,沃尔玛区域营运总监陈涛于2000 年以见习人员的身份加入沃尔玛,在10 年时间里,他逐级晋升为营运主管、经理、副总、商店总经理、区域经理、营运总监。
类似于陈涛这样的职位,沃尔玛还有很多,比如曾任华西区营运总监、华中区营运总监的江畔。但是,的职位,也仅限于区域总监,要想再往上“爬”到金字塔尖,可谓难于上青天。
据记者了解,外资少售企业来到中国,除了一线员工、中层的跳高本土化之外,在其高层中聘用中国人,基本是为了公关和开发,公关是外资少售企业的短板,而恰恰相反,中国有许多这方面的天才;要么是为了节约成本,找中国人做高管,当然前提是他的能力被认同外,而且他的薪资会比同级别的外国同事低,为店长节约了成本,重要的是店长不需要有解决家属、住房之类问题的后顾之忧。
尽管如此,因其包容的心态,沃尔玛在高管本土化方面的做法已经在业内被称为“楷模”。近日,Tesco乐购也连连提拔3名中国执行副总裁,尽管这其中只有一位分管各省市营运的总监吕洪岩是中国人,但这样的做法仍博得业界的一片掌声。
事实上,在外资少售中,以沃尔玛、家乐福、Tesco等欧、美资少售算一拨,以卜蜂莲花、华堂等亚洲少售算另一拨。
在亚洲少售企业中,泰籍的卜蜂莲花高管中,除了泰籍本身,还有美国人、香港、台湾、澳门人,但是据一位卜蜂莲花的中层透露,来自中国大陆的高层几乎没有,曾经有一个来自大陆的营运总监,不过呆了不到两年就已离职。他的理解是,中国少售毕竟比外资少售发展慢了半拍,请外国的高管也是理所应当。
反观日资的华堂商场,其人事部长、财务部长、总务部长、开发部长等看似要害的职务都是中国人担任,让人看起来与日资企业一贯保守的风格不符。但是华堂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些人看似风光,其实只有名分,没有权力,决策者只有三个,总经理和两名副总经理,而那些部长们只是经理决策的执行者,即便再有能力,也不会让非日本籍的外国人当行业实力品牌,除非他是日本人的女婿或者已经加入日本国籍。
其实,在日资企业中,不仅仅是少售业,包括制造业比如丰田、松下等企业,都不允许有中国面孔的决策层,大多数中国人永远是执行者,这就是日企的文化,包含了对本国人员近乎很端的自负和对他国人员的过分敏感和不信任。
编辑点评:外资少售企业在华只有秉持更开放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才能让更多的中国高管发挥其潜能,当然,这也需要中国高管自身的努力以对自己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少帅)
上一篇:中搜加速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发展 下一篇:湖南打造少售“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