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小票分析法:药店竞争的业绩法则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78%用户关注的赚钱项目
- 贺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牛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金莲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子龙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子龙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白云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忠华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女士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旭东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伢子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鑫元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为什么许多药店推崇多年的“高毛利”受到消费者的强烈反弹,导致许多门店的客流越来越门可罗雀?因为药店高管多在总部多在办公室,听不到顾客声音和看不到顾客用脚投票身影,即使去看数据,也只看到反映商品的进销存数据(哪个好卖哪个不好卖。。。),而看不到记录顾客消费记录特性的数据报告(购物小票,即购物篮)。也许天天检查20商品有没有缺货,但是没有人去关心20顾客是不是在流失;
健康堂药房连锁(化名)是某市一家出众药店,前几年的日子一直不错。目前拥有数十家的社区药店,年销售额近亿元。
但近来健康堂麻烦不断。这是一个居民收入较高的城市,许多外来和尚,包括国内出众的连锁药店特别钟情于这一市场,在其商圈内纷纷布局,安营扎寨。现在,在健康堂生意的总店对面,来自南方的老大药房(化名),正在拼命地赶工开业。
总店虽然只有300m2, 一却直充当着公司的奶牛店的角色。街对面的老大药房一旦竣工营业,必然冲击总店,怎么办?
传统药店经理的“三板斧”:
面对大兵压境,我们的少售经理惯用的就是传统的“三板斧”:
一是销售排行淘汰滞品,采购赶紧找厂商要新品,老板赶紧看看有哪个联盟自己没加入的,希望可以找到大卖的“联盟高毛品”,于是很多门店纷纷成了厂商和联盟新品试验场;
二是赶紧做DM、做会员日冲销量,是惊爆价,是全场8折。至少可以看到卖场人头汹涌,至于是不是只吸引顾客来人气高DM商品、至于会员日后销售业绩会不会坐过山车直下,到时再说;
三是调整货架、强化营业员推。鉴于少售业的营业性质,店长只能安排大家半夜不睡改货架调陈列;不管顾客是想买什么药,反正按照店长的指示“高毛推”、“关联用药推”,反正顾客说什么听不见,要的是顾客听见我营业员说的,不然回头又遭店长训斥“推有没完成了”。。。。。。,至于效果怎么样,回头再说,至少今天可以让高层行业实力品牌看见门店付出了很多努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虽然很多时候只是“徒劳”,甚至是“负劳”;
药店经营似乎走入了一个怪圈:大家都似乎觉得可以做的都做了,但为什么还是不见起色呢?难道真的只能“拼刺刀”吗?
药店的本质是少售业,让我们回归少售原点:关注顾客
如果深入当前药店实践,就会发现:药店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压力和考核容易量化的行业(每天晨会的POS报表成了很多店长、采购一天噩梦的开始),许多高层行业实力品牌的管理方法简单粗暴。而且,由于非常缺乏精心打造充电的机会,大多数药店管理人员靠的都是自身经验的积累,而这有限的经验却常常成了束缚他们思维的“天花板”。特别是药店行业的经理人,这十年八年的职业生涯下来,已经离顾客越来越远了。
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屈臣氏、万宁做“药妆店”做的风生水起,而我们自己做“大健康店”却始终做不起来?
如果我们药店的企业家们、经理们能走出办公室,到屈臣氏、万宁去看看,不要简单的去关注人家的装修,去人家的收银台看看,看看人家的顾客是些什么人,买的多的是什么。。。,然后回到自家门店,也去自己收银台,看看自己的顾客是什么人,买的多的是什么。。。,也许我们的药店企业家们很快就会明白,人家的客层是“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而我们自己药店的客层,多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你说中老年人关注你的“药妆”吗?如果中老年人不关注,我们药店又凭什么从百货店、化妆品专卖店抢“白骨精”吗?
再来看一个普通少售业的例子,为什么一般街边的面包档,生意似乎都好过超市的面包部呢?
因为面包档的阿姨,知道买她面包的顾客是单身青年、是老人家给孙子孙女上学吃的,没有人用来当饭吃,所以她的面包档大多是小分量、单价低、口味好的蛋挞、牛角包等;而面包部主管天天看着销售排行、毛利贡献、库存检查、价格调查,有多少是跟“顾客是谁,他的需要是什么”有关呢?
所以,我们药店要突破,先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回归少售原点:暂时忘记商品,把眼睛放到顾客身上,从盯着商品到盯着顾客。
盯着顾客?是站在店门口、货架前目不转睛地“盯着顾客”吗?当然不是!其实,有一双眼睛一直在帮着我们无时无刻地“盯着顾客”,那就是“购物小票分析(购物篮管理)”。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
法宝一:暂时忘记20商品,目光盯住20顾客
我们做20/80商品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抓重点,支持带来70%~80%销售额的20%的商品不会缺货,需要支持有更好的陈列和促销。
但我们的20商品很可能与竞争店的20商品一摸一样,例如美息伪麻片(白加黑)、抗病毒口服液、花红片等,从进货渠道、供应商、价格、促销、陈列上,随着竞争的白热化,也是基本一模一样。
那怎么支持我们的20商品的竞争力,强过对手呢?
其实,作为中小药店,如果我们的20商品在价格、厂商促销支持、陈列面位、品种结构上很难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前我们习惯性的把眼光转向“高毛商品”,“商品”,“推商品”,可消费者不卖帐导致顾客流失严重;
也许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考虑把眼光转向20购物小票(购物篮)。
例如在健康堂药店,24.6%的高客单的顾客(金类)贡献了64%的销售额,贡献了83.4%的毛利额;而占28%的低客单顾客(锡类),所贡献的销售额却不到7%,更严重的是他们的毛利贡献和毛利率均为负值;
在健康堂的经营管理中,如果管理层不实施2080顾客管理,不去分析这些2/3销售额和4/5毛利额的20顾客的购物篮,看他们到底喜欢什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到健康堂而不是其他门店。。。,那么这些20顾客(高价值顾客)很可能因药店缺乏关注而流失到竞争店,那么所带来的损失就不是一两次大促销可以解决的了;
图例1:
(注:虚拟范例,仅供参考)
【关键词】抓重点
20/80商品管理,告诉我们什么是A类商品不能缺货,什么是C类商品要淘汰;
20/80购物篮分析,告诉我们现在的客流结构哪里有问题,要吸引A类顾客和吸引C类顾客,商品、促销方法甚至他们所关心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
法宝二:暂时忘记品类管理,想着客类管理
品类管理引入中国已近10个年头,抛开复杂的概念和流程,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要做品类管理?品类管理到底有什么用?
品类管理的要点,说白了就是靠什么品类来吸引客流,提高利润,增加客单,提升形象等。
健康堂一直想通过品类管理来提升核心管理能力,也参加过很多品类管理培训,却一直没啥效果。其实道理很简单,源自沃尔玛与宝洁战略合作模式的品类管理,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强者更强的巨头俱乐部”。(注:药店自己内部单独做的品类管理,例如针对高毛商品的品类管理,更多只是药店内部商品管理,与国内外通行的少供合作品类管理有本质的差别,我们将另文与大家沟通分享)
例如,健康堂也曾想过与西安杨森合作实施品类管理,把西安杨森的产品如吗叮啉、采乐、达克宁作为不获利的目标品类(即使本来就不怎么获利)。目标品类嘛,功能定位就是吸引客流。怎么吸引客流呢?三条路:要不你的价格低过人家,要不你卖的别人没有,要不你的促销比别人强。
试想想:西安杨森能让它的哪款产品在你的店里独卖?你能长时间地把达克宁卖得比对手便宜吗?你能从西安杨森得到比竞争店更多的促销资源支持吗?
如果答案都是“是”,那么恭喜你,你的品类管理想不成功都难;如果很不幸,你所遭遇的答案都是“否”,那么你所谓的品类管理、目标性品类,在消费者眼里就是“算了吧”的品类;既然你的目标品类都吸引不了客流,你还指望品类管理能有多大的效果?
所以,品类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于:你可以得到厂商的倾斜性支持,从而在供应链(即价格、品种、促销等)强过对手。如果做不到,那么请暂时忘记品类管理,转向支持顾客的客类管理吧。
那么,如何让顾客只想去健康堂呢?答案只有一个:即顾客关心、想买的东西,在健康堂买比去其他店实惠得多。
他们关心、想买什么呢?从他们的购物小票(购物篮)中去找。
利用BMC购物篮分析工具,我们可以看到:健康堂的每1000个顾客中,平均会有225位购买抗感冒类药,有183位会购买消炎类。。。,有128位会购买维生素类;
这有什么用呢?这告诉了我们,这于这家药店来说,它吸引的是什么样的客流;对于这家药店来说,它用什么商品可提升客流,可提升哪一类的客流!
【关键词】顾客倾斜性支持
品类管理的关键,在于得到供应商的倾斜性支持,否则,目标品类在顾客眼里成了“马马虎虎”品类,你做的品类管理想不“马马虎虎”估计也很难了;
客类管理则相反,先不是考虑如何得到厂商的倾斜性支持搞目标性品类,而是考虑如何得到顾客的倾斜性支持(在想要买药时,先支持你的门店而不是到竞争店):怎么做呢,很简单,通过购物小票分析,找到顾客想买的、想要的那几个商品,并做到比竞争店实惠,这样顾客想不“倾斜性”支持你都难了。
法宝三:暂时忘记“单个商品”,随时想着“关联商品”
早期少售业一直遵循“货卖堆山、快马加鞭”这一globrand.com法则,即好卖的商品要让它更好地卖,比如堆成山去卖,多做促销去卖。这在少售商品利润比较高时是很好的方法。
但是,药店越开越多,好卖的商品基本都没什么毛利,再简单地遵循“让好卖的更好地卖”,结果是毛利越来越低,这就像一个DM商品、品牌药品一样,如果顾客只是蜂拥而上人气高没毛利的DM商品、品牌药品,而其他商品卖不动,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们要回归少售原点,问问自己少售药店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少售药店不同于药厂,药厂追求的是单品的规模效应,一个单品比如康泰克很好卖,可以批量生产,甚至能成就一个庞大制造业帝国。而少售药店呢?假如哪天你发现店里只是康泰克特别好卖,或者你你一促销,很多顾客手里都只是拿着你的促销品在收银台排队买单,而对其他的东西视而不见,那么恭喜你,你的药店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所以,少售药店的灵魂,在于如何让好卖的带动不好卖的销售。如何带动?两个方法,一是是联合用药法(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另一个是关联分析法,特使是多元化药店之间的品类关联。就像每个人都有哥们一样,卖场里面每个商品都有自己的关联性强的哥们。
例如在普通少售业,在美国,购物篮分析发现顾客买啤酒的时候,多一起购买的是尿布;在亚马逊买过书的朋友都知道,当你准备买“药店经营”时,它马上会告诉你买过“药店经营”的顾客,大多同时购买过“XXX”,推荐给顾客产生关联购买,有效的带动关联购买和客单价,顾客毛利率;
他们成功关联销售的支持工具,就是本文所提到的购物篮分析法(购物小票分析应用);
例如,利用BMC购物篮分析工具,健康堂的购物小票记录显示:在购买了维生素和钙类的顾客中,有22%会购买日化用品,有16%会购买和心脑血管用药,有13%会购买胃肠道用药。。。,显然,从顾客的关联购买记录分析中,这家药店的顾客类型是什么,往后该推什么都已经很清楚了。
图片位置
【关键词】“1的N次方”与“1+N”
在这个好卖的商品没有毛利的时代,在这个强行“营业员高毛推”遭受顾客强烈反弹的年代,少售药店的关键在于,通过购物记录分析,找出各个好卖的商品的哥们(关联品)。这样,好卖的单品不收益已不重要,因为它的哥们(关联品)在给你带来利润。
这就是少售药店的原点,这个国内外,好多东西是要通过间接的方式得到的,如果少售药店功利性太强,天天只想着这个单品、品类好不好卖、有没有利润,而不去考虑它们的哥们(关联品),你就可能离少售药店的核心越来越远、离顾客越来越远,做得越大,摔得越惨!
刘文烽:中国海归连锁顾问人,留英连锁经营导师,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各省市连锁经营技术标委会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导师委员, 历任国内外连锁企业高管和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海外连锁创新实地研究经历,英国萨里大学少售管理学硕士毕业;“1+1模式”倡导者(高增加收入门店+低成本复制=打造你的连锁帝国),“顾客树管理”领军人物(会员创新—锁住那颗心),“品类管理、客类管理”的中国实践和推广者;联系方式:LEOLIU8002@126.com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