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副厅长有业不就论是转嫁责任转移矛盾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78%用户关注的赚钱项目
- 李先生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奶奶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传德批评一些毕业生有工作不肯干,对薪水还很挑剔,并称自己对这种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不正确观念“深感痛心”。
这番话在网上引来一片骂声。但骂归骂,陈传德说的话一点道理都没有吗?不是,道理还是有一点的——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含金量降低,的确不能再像5年前甚至10年前那样挑三拣四。就业观念要根据形势适时转变,这话说得没错。但很明显,现在的就业矛盾这么突出,主要问题显然不在大学生们“有业不就”上。“有工作就先干着”的毕业生是大多数,毕竟,生存压力不容得他们“有业不就”。
很明显,高校教学质量下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才是关键的问题。责任在门和高校身上,身为教育厅副厅长的陈传德却倒打一耙,把就业难的根子归为很多大学生“有业不就”,如此偷梁换柱,挨骂真是活该。
事实上,就连陈传德本人也承认: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实习实训环节少、毕业生动手能力弱等问题,在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其实还应该加上重要的一条——经过多年的扩招,很多高校已经把招生当成生意来做,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是必然的事……不知道出于门和高校自身的这些问题,有没有让陈副厅长“深感痛心”。想必是没有,否则的话,他不会贸然把矛头对着很少数大学生的“有业不就”。其实即便真的像陈副厅长所说有一些大学生“有业不就”,那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问题,完全不用副厅长操心。相反,副厅长该操心的,是怎么让高校专职设置贴合社会需求,怎么控制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这些问题解决了,就业难必定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查看大河报 的所有文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