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营销还需继续发展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78%用户关注的赚钱项目
- 陈德会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慧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茂刚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草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傅先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叶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白峰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比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电影《唐山大地震》热映,剑南春、中国人寿、银行等一批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该片植入广告,实现企业的品牌营销宣传。业早在几年前就有意尝试植入式营销,但高昂的营销成本使得公司踌躇不前。
近几年,植入式营销大量应用于商业宣传。从2008年8月到2009年7月,41周美国电影票房中的24部电影植入苹果广告,苹果公司植入式营销频率远高于其他大公司。通过热门电影带动人气,苹果公司不但让自己的产品保持相当高的出镜率,还借助效应积累人气和口碑。
“几年前,植入式营销远没有现在这么流行。《非诚勿扰》也曾经找过我们尝试合作,公司logo在电影中露个脸得花30万。”上海某家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这种几秒钟的植入广告未必能引起观众注意,台词植入、道具植入或是故事情节植入的价格更高。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公司一年的营销费用各不相同,费用多的公司高达1500万至2000万元,通常低于1000万元。一家公司营销策划人士对记者透露:“上半年也有人联系我们尝试植入式营销,已列入公司今年的广告预算,但因为合同单价上千万元,后续价格没有谈拢,再无下文。公司2008年全年营销费用创历史新高,达到1000万元,但也难以满足植入式营销的费用开支。”
除了高昂的植入成本,产品由于本身特征较为抽象,不如快速消费品容易“被植入”,公司营销风格、公司行业实力品牌认同度、通过何种方式植入等因素都限制了公司使用植入式营销手段。
一位公司市场总监表示,不同于快速消费品,它不是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实物,而是一种抽象的理财服务,难以通过道具等方式表现,用台词表现难以控制终效果,容易适得其反。无论是软性植入还是院线片头广告,一般公司品牌形象植入的价格较高。“尽管如此,业尝试植入式营销的意愿非常强烈,我们正在探索更多类型的植入标的,力争通过合适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
(责任编辑:)
上一篇:团队行业实力品牌模式的利弊 下一篇:营销人员应向农民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