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事件与工业人生存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78%用户关注的赚钱项目
- 武先生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家庆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文忠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侯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侯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婷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戴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龚小姐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云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龙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龙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龙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先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系列专题:富士康跳楼事件
近一段时间,富士康(相关专题:富士康加盟)陷入跳楼事件,自今年1月23日开始,至5月28日,已发生15起自杀事件,造成12死3重伤,其中除第13期事件是割腕外,其余都是跳楼自杀。
富士康事件以来,媒体众说纷纭,唾骂“血汗工厂”者有,解释自杀率低于国内平均值有(有学者称国内年自杀率为万分之十六)。但较少看到深度分析。
在我看来,富士康事件有社会原因,也有富士康模式原因。
先说社会原因。
富士康的基层员工,基本源自“农二代”,是代农民工的后代。代农民工其实比他们待遇更差,但很少自杀,其原因在于代农民工是心里有根,很明确的知道农村是自己的归属。而农二代则失去了对农村的归属感。同时,以高房价为代表的高消费城市生活并没有给他们余留立足之地,所以农二代是心里没根的人。心里每根,则人犹如社会的浮萍,稍不留意就深陷水底。
再说富士康模式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下富士康员工相关描述。“一般要工作12小时以上”“工作时精力非常集中,很疲惫,真想有人踹我一脚让我在地上躺5分钟”“衣服不用自己洗,有编号,脏了放到篮子里就行”“同时之间,面熟的很多,深交的能交心的很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
基本可以这样描述富士康:待遇比一般工厂较高,把员工作为机器使用,员工的所有精力都被流水作业透支,员工几乎没有社会存在感。
总之,一方面,富士康员工心里没根,随时可能倾覆;另一方面,富士康把员工不做人看待,员工也不把自己做人看待了。
欢迎与globrand(国内外品牌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许德生,为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本文由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授权国内外品牌网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与我联系时,请说明您是在“国内外品牌网”看到这篇文章的。) 进入许德生文章列表
(责任编辑:)
上一篇:富士康“跳楼门”危机公关点评 下一篇:富士康员工“自杀门”与管理文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