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服务产业迎来曙光 民营与专科备受瞩目
- 小涵大麦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常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常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女士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湘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生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生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梦婷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曹先生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鲍红亮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袁女士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芒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建冬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谭云燕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体检行业并购潮
体检门店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审批,为了快速获得牌照进入地方市场,才进行并购。慈铭和爱康国宾背后都站着诸多的风险投资机构,这些财务投资者也都希望通过并购这种方式实现快速成长,以便退出。
俞熔进入体检行业有些偶然,他的另一身份是天亿投资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天亿投资差不多有一半资金都投在医疗健康领域。
2006年,俞熔创立了美年健康。在看过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之后,他发现,体检这个生意更容易做大。因此从2008年开始,美年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组建团队,同时不断地通过并购扩大规模。
之所以选择并购这种方式扩张,俞熔说:“传统的从少开始的创业,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太慢了。更为重要的是,与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对导师的资源要求很高不同,体检行业的商业模式,并不过度地依赖导师资源,完全可以通过系统的复制来实现快速的扩张。”在他看来,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需要依赖于一个标准化的体系,体检业也是如此。由于自己已有相当的产业基础和投资背景,因此通过并购这种打法来实现快速扩张,是驾轻就熟的。
事实上,体检行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化的案例并不新鲜。正在冲刺A股上市的慈铭体检,也正是通过靠外延式并购做大规模,先后并购了北京佰众3家体检中心和深圳我佳8家体检中心。在其上市申报稿中显示,慈铭并购的11家体检中心为公司贡献了大量营收、腰包不瘦。
业内人士指出,体检门店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审批,为了快速获得牌照进入地方市场,才进行并购。另外,慈铭和爱康国宾背后都站着诸多的风险投资机构,这些财务投资者也都希望通过并购这种方式实现快速成长,以便退出。
显然,做投资出身的俞熔从一开始就为美年打上了资本的烙印。在他的主导下,2011年,美年与大健康合并,一跃成为行业内门店数量多的体检机构。2012年,美年大健康又控股了西安两家体检机构康成体检连锁机构与德立普体检中心;在5月,又以股权并购了广东省的体检机构瑞格尔体检连锁机构。目前,美年大健康在各省市的分支机构已经发展到80家,俞熔的目标是到2014年发展到200家。
但是,也有医疗健康业的投资人提醒:并购其实是一种高风险的动作,失败的案例已屡见不鲜。体检行业虽然是服务业,但风险亦不小,关键还是要看并购者有无核心的东西,能否形成可复制的能力,比如系统化的管理能力等。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合并报表而做大业绩,那么这样的并购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靠系统来整合管理
美年大健康已经在网络系统上实现了查看远程的图片,这样就能在某地集中一批导师,而不用再分配到各个分点去。这一做法,不只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服务质量,可以把资源效果利用起来。
经过一年半的磨合,俞熔认为,把收编的网点整合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并购前的价值观认同是步,并购后靠系统的力量来实现整合才是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俞熔说,在全面扩张之前,他考察过台湾体检机构美兆体检,这是一家业内公认的在候诊系统中做得较出众的公司;后来,他又仔细学习了苏宁模式。在他看来,苏宁已经把连锁模式做到,IT系统在其中是功不可没的。
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年大健康开发出了适合自己的IT管理系统。比如在候诊系统与IT整合方面,美年大健康已经在网络系统上实现了查看远程的图片,这样就能在某地集中一批导师,而不用再分配到各个分点去。这一做法,不只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服务质量,可以把资源效果利用起来。
针对慈铭早于美年大健康上市,俞熔表示压力不大。在他看来,差异化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真正的商业格局还需要两到三年才能形成,目前各民营体检机构所占的市场份额连百分之十都不到,市场还很度分散。“作为梯队里的美年大健康、慈铭和爱康国宾,都有各自的特色。对于美年来说,我们主要的特色是把中医融入到服务流程中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健康评估和检测方法,古人强调‘治未病’,体检价值在疾病预防,‘治未病’和体检是可以嫁接的。”
在俞熔的商业理念中,未来,医院不再是用户的“入口”,而体检机构才是。只要抓住这一入口,就有机会成为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百度”。俞熔表示,未来五年内,美年大健康将在现有体检、健康管理和中医养生的基础上,植入中医治未病、女性保健、特色诊疗、康复理疗和就医保护等服务。
规模的扩张将对管理形成一个巨大的考验。对此,俞熔也坦承:“随着规模的加速扩张,下一阶段的挑战来自于管理团队复制的人力缺口。”对于如何解决这一发展瓶颈问题,俞熔表示主要会通过企业内部培养来形成专职化的队伍,这也是一个练内功的过程。
(责任编辑:yunqing)
上一篇:史上牛的婚礼 下一篇:宠物的生活竟然奢侈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