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百氏巨亏的警示 让品牌走的更远
- 薛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凯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643999968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黎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乐百氏巨亏的警示
乐百氏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这家曾经以营销、策划而闻名各省市,在“水国内外”叱咤风云的企业,淡出国人视野多年之后的此次亮相却颇显尴尬——在其劲敌娃哈哈、农夫山泉在市场上高歌猛进的同时,乐百氏2006年亏损上亿元,原乐百氏的员工被法国达能大面积清洗。
2000年3月,乐百氏被法国达能收购,控股92%,1年后,以何伯权为的乐百氏五元老即被踢出局。很显然,乐百氏正在为其曾经的决策付出惨痛代价。那么,在资本国内外化的背景下,在外资并购日益活跃的大势下,有梦想的中国品牌,应该从乐百氏身上汲取什么样的教训?
战略与文化的“双输”
乐百氏输了,输在文化,也输在战略。
回顾乐百氏的发展历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何伯权们当年就根本没有基本的战略规划。何伯权控制下的乐百氏是一种典型的“山寨文化”,重市场开拓而轻规范管理,乐百氏的产品销售,更多是靠策划的力量,并未做到渠道和终端的深耕。当产品差异化日益减小的时候,广告的作用力就会趋弱,在这种情况下,对终端和渠道的控制就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乐百氏的弱势日益暴露。而创业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在日益制约企业的发展。这种创业型的文化,决定了乐百氏早晚要被更的企业所招安。正因为此,接到法国达能伸过来的橄榄枝之后,乐百氏迅速地卖掉了92%的股份,卖得那么彻底,那么义无反顾,企业被跨国公司控股,创业者拿钱走路,从此,企业的生死与创业者再无大的干系。
与之相比,同为达能持股的娃哈哈则可被称之为“诸候文化”。在娃哈哈宗庆后心目中,娃哈哈即使不能成为国内外老大,也一定要称霸一方,至少到目前为止,这是一家非常有梦想的企业。因此,娃哈哈注重渠道的开拓和终端的管理,重视管理过程的控制。也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宗庆后一直抵御着达能对经营的干预,甚至用“不理睬”的方式自我发展,将企业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然,卖掉企业变现,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如果想变现,又想控制企业的持续经营,企业家显然是打错了算盘。勿庸置疑,一旦资本占了上风,企业的运作必然要完全符合资本的意志,丧失了控股权的乐百氏,在实际的公司运作中已经处于下风,不得不按照达能的思维模式去运作,成为达能国内外战略中一个普普通通的棋子儿。达能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全盘规划,在整个中国市场进行布局,既便是牺牲乐百氏,为其持股的其他强势企业消灭一个对手,也在情理之中。而与达能文化整合的失败,更使得乐百氏今天的结局势在必然。
卖掉企业,意欲何为?
在国内外化的大潮冲击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出路。2006年下半年,法国SEB集团收购国内炊具品牌苏泊尔的消息就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SEB终有可能占有苏泊尔总股本的61%,成为苏泊尔的控股股东。虽然这起并购案由于重重阻力,尚未尘埃落定,但这也说明,国内各个行业较为的企业,都在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侵吞”的目标。
我想提醒那些想卖掉企业的企业家,在做这种战略决策之前问自己一句:卖掉企业,意欲何为?
分析企业家们的心理,想卖掉企业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希望企业借助雄厚的跨国资本,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更顺畅地走国内外化道路。第二,害怕竞争。企业家没有充分的自信,不知道在竞争中企业会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第三,不知道企业的未来在哪里,整个企业没有系统的战略思想,正如当年的乐百氏。第四,企业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老板太辛苦,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其如此。
而在为了国内外化而进行的收购与被收购的游戏中,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有一个明显的思维差异:中国企业卖掉自己或者引进国内外资本,是想更好地走国内外化道路,跨国巨擎收购中国企业,又是想更好地实现本土化,它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进入中国市场而收购中国企业。它们要么是看中中国企业业已成熟的渠道,要么让被并购的企业成为其国内外的加工制造中心。当企业被卖了之后,这两种目的就会发生碰撞。而这一点,常常被性急的中国企业家们忽略。
那么,假如企业被卖掉,企业的品牌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有品牌梦想的企业家们重视。要搞清楚,外资并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投资收益,还是为其国内外化的战略布局?也就是说,你引进的到底是策略性资本,还是行业资本?引进行业资本,你就要做好管理权终丢失的准备;引进策略资本,譬如投资,你必须想方设法保持企业的快速发展。要做到既引进资本,又引进管理,还能把企业带向未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文化冲突须警惕
(责任编辑:史永翔)
上一篇:“霸王”手段成就不了霸王 下一篇:三名小店长的营收从孵化园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