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新:塑料大王年销售55亿
- 刘月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宝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水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孙涛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竺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丽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剑明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女士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李立新:塑料大王年销售55亿的秘密
“做人,做企业,你要去思考,我的未来是什么,我的未来在哪里?”
即使已经步入的行列,40出头的李立新仍在“上下而求索”。
性格支配行动
事实上,回顾李立新的营收史,又何尝不是一个不断自我很越的过程。
1986年,19岁的李立新高中毕业后即到鄞县卖面桥文化用品厂任供销员,经过4年打拼,有着出色销售能力的他年薪就达到了1万元,并被提升为公司的销售经理;2年后,李立新带着6年的全部积蓄下海,卖的还是文化用品,靠着自己天生的推销才能和6年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经验,他很快就掘到了人生的个100万。
1993年,看好塑胶行业“前景”的李立新又转行,成立了立利时塑胶有限公司。10多年后,他毅然将当年的小作坊变成了亚洲的家用塑胶制品基地。2009年,利时集团的销售收入实现55亿元。
如果不是在两会期间兜售宁波模式,人称“日用塑料大王”的李立新恐怕还在“潜水”。
不过,当他开始活跃在公众视野中的时候,他已经染指两家上市公司,也在给自己不断添加新的身份,比如商业新锐、股权投资者,利时集团也完成了“家用品+商业连锁+投资”的“三驾马车”布局。
“日用塑料品大王”如何不败?说到利时的成长史,几个美国人在关键时点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他们也是利时在国内外市场不断进取的见证人。
1994年,李立新从一个叫柯尔的人那里拿到海外订单,顺利将产品卖到美国市场;3年后,他又跟一个美国的家庭用品进口商Rick达成合作,把利时产品推入美国主流市场,利时的年销售额也迅速增至数千万美金。
2000年,李立新将利时约30%的**给一个叫马文的美国人作年薪,邀请对方担任利时的总裁,负责组建海外销售网络。2004年,利时的销售额突破15亿元。
2005年,李立新收购了香港主板上市的通达工业(00052.HK)29%的股份,他曾毫不讳言的表示,收购通达主要是看好对方在国内外的销售网络。
海外市场一步步成为利时集团的主要战场,利时9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欧美。
但坐稳亚洲家用塑胶用品的把交椅后,利时的增长速度不比从前,开始进入平稳期。
而2007年国内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又导致海外传统塑胶制品市场的需求急剧下滑,价格也大幅萎缩。
虽然通过为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内外少售巨头做供货商,利时的塑料家用品卖到了国内外100多个和地区,但它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只能取微薄的加工费。
再加上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外汇损失等因素,利时的塑胶制品出口业务面临一系列不利因素。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利时先后投入1.2亿元研发经费,做到平均每周有2款以上的新品面世;同时,还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在产品的功能上、外观上和材质上不断提升,因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平均售价。
李立新思考的还不仅仅是如何应对本次经济危机的问题。他希望朝着“微笑曲线”的上端走,做好研发、品牌,加强销售网络。
转型少售
事实上,早在2004年,李立新已经在转型问题上接受过“高人”指点。
是年6月,经济学家吴敬琏到宁波民企做调研。在利时集团考察时他就告诉李立新,“宁波民营企业只在生产制造这四分之一的领域打主意不行,不应仅满足于为少售巨头做一个排队的供应商,还要在商业这四分之三的领域想办法,争取那四分之三的利益。”
(责任编辑:)
上一篇:2012款本田思域Coupe谍照曝光 下一篇:鹿死谁手 国美争权大战结局四大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