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兰的创业故事 自强不息**会成功
- 姜林宝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力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麻子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麻子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梅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任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扒糕紫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邵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邵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陈金兰的创业故事 自强不息会成功
陈金兰,女,52岁,1994年10月从福建省建阳市竹制品厂下岗。她从开办一家竹木加工厂起步,终把一处旧仓库发展成为一家固定资产300多万元的民营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0多人,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女职工标兵”和“福建省杰出女性”。
1994年10月,建阳市竹制品厂停产,我和厂里几十名职工一道下岗。
这一年,我42岁,属于难实现再就业的“4050”人员。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在家里闲着**不行。
思前想后,我决定还是去干自己的老本行,开办一家竹制品厂。
对于一个下岗女工而言,要办自己的工厂谈何容易。缺少资金,这是我碰到的个难关。除了四处筹措之外,我还在家人的支持下抵押了自己的房产,又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租赁了300多平方米的旧仓库作为车间。
招聘员工的时候,我坚持招用了10名下岗姐妹。我觉得,在患难之中一起创业,能够成功。
我的工厂就这样开工了。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批产品很快销售一空,我掘得了创业的“桶金”。
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陈金兰便告别了下岗的苦闷,重新建立了创业的信心,实现了再就业。人生之路,又洒满了灿烂阳光。
建厂之初,企业规模小,产品很难得到客户信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着实动了不少脑筋,费了很多心血。
福州一家外贸公司准备出口一批从浙江进的竹串时,突然发现储存在仓库里的部分商品发生霉变。几经交涉,生产厂家却因为货款已经到手,坚持拒承担返工责任。
外贸公司心急旺燎,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得知这一消息,我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迅速带着技术员赶往福州,对这批发出口商品进行挑选和加工,限度地减小了外贸公司的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
上一篇:维修“鸡肋”儿童玩具,蕴藏新商机 下一篇:李瑜17岁埋下创业愿望 创收上市不着急